跳到主要内容

人纪针灸第六集

· 阅读需 164 分钟
小Y
作者 1628466962@qq.com

商曲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 再来是商曲在下脘穴外开一寸。跟诸位复习一下,肚脐(神阙)上一寸是水分,水分外开一寸没有穴道,下脘外开一寸是商曲。若今天有个病人来是肾脏病,水肿 ,下半身整个是肿的,小便也滴滴答答的,那怎么处理呢?用任脉的水分穴,关元旁开二寸,足阳明胃经的水道,脚的三皇穴,阴陵泉、地机、三阴交。三皇穴下进去,水就开始消。针完后第二天,就消了一大半,这是下半身水肿。若是脸肿,正面的脸是足阳明胃经,承泣四白巨髎等都在阳明经上面,诸如此类。穴道要灵活运用,灵活运用就不用记,大家能够很直觉的反应到,不能紧急的时候再去查书。只有反应一下就想到了,一定要学到这样子。

石关穴至幽门穴

   再来是石关穴,石关穴在建里外开一寸。大家都知道,建里上去是中脘,建里外开一寸是石关。你想石头关到的,一定是胃方面的问题,诸如此类。这是穴性,有些针灸大成是印一寸半,有些印一寸,你们都要以一寸为准。    石关再上来是阴都,阴都是在任脉的中脘穴外开一寸。由这些穴道你可知道经络的走向,我们从下往上一直走,就是告诉你这个足少阴肾经的经气流注是由下往上的。气血的方向要知道。穴道的名称记错倒无所谓,因为用的不多。通谷在上脘穴上一寸。我们有两个通谷,一个在肾经里面,一个是膀胱经的本穴,就是在至阴的后面那个。治症一样是胃的停饮 ,胃不消化及一般的胃病。    再来是幽门。这个幽门是从巨阙穴外开一寸。在主力穴外开的穴道都可以辅助主力穴,辅助它的治症。比如说,我们下了巨阙,心脏若还有闷痛,你就在巨阙旁一寸下针,来加强力量,所以它是加强力量用的。    当然,你不会是心脏病,却不扎巨阙而扎幽门。里面的治症很多,在我们讲《黄帝内经》的时候,一讲到脏气,这些穴道就都出来了。你就知道我可以选这些穴道。

步廊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再上来是步廊、神封、灵墟、神藏、彧中、俞府,都是外开二寸,也就是说到了胸腔幽门穴以后,就是斜上二寸,下面是一寸。从任脉外开四寸,就是足阳明胃经。外开二寸是足少阴肾经。    如果,今天有位太太来找你,她有个乳房硬块,一看在肾经上面,所以,你如果在其它经上治疗,效果就不好。你有几种处理的方式,你可以问她是不是在喂奶,她说我正在喂母乳。喂母乳的时候,我们知道胸部的乳房里面是三焦的气脉集中处,到了再从这走,往这走,这时候我们加强她心脏的力量,加强足阳明胃经的经气,比如说解溪、梁丘(止痛)、心脏的募穴巨阙,让那个奶水集中到乳头出来,因为是在喂母乳嘛!因为肾经跟胃经之间,里面有三焦在联络它。下堂课我会介绍到三焦经,三焦行阳,所以奶水都是阳,阳就是白色的。你如果看到黑色的就是阴,黑色的就是乳癌了。小孩子不会吃黑色的。你看到奶水是白色的,这就是阳,有三焦经在联络它,它会集中到乳头出来,这时候你去强心脏。但如果不是喂母乳,她有个硬块在肾经上面,初期硬块用灸的当然很好啊,灸本来就是找水,如果这化瘀了,初期硬块一定是钙等等的东西累积在那,实际上就是营养留在那里。我们就灸它。如果是肾经,当然在肾经上下针啊。如果硬块才一个星期,又很痛,这是实症。如果是实症的话,在肾经上下针,如果你很讨厌这个女的就下涌泉,忘了然谷了嘛!如果这太太每天行善,就用然谷。如果说是虚症,就在复溜。病很久了,按了很舒服,复溜上下针。这是我们在临床上选取穴道的方法。    两乳中间是膻中,下一寸六是中庭,中庭外开二寸,每隔一个肋骨,就有一个穴道。隔一个肋骨,就是《针灸大成》上的隔一寸六的单位。中庭外开二寸,就是我们的步廊穴。书上讲胸肋痛等都可以在这治。   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神封穴至俞府穴

   再来是神封,神封穴书上把它印在步廊穴下面去了。神封穴很接近膻中。你把步廊穴隔一个肋骨,就是神封。    所以很多人乳房的硬块是累积在神封这边,我们要在肾经上治疗。治硬块初期时,效果非常好。所以女人初期乳房硬瑰,中药处理得当,就不会得乳癌,一开始就该处理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应灸,哪边痛,哪边有硬块,就找天应嘛!甚至于只要教她怎么灸,让她回去自己灸都可以,晚上没事看八卦新闻,就顺便去灸。看电视很开心,一开心郁气就散了。    书上指神封穴治咳逆 、乳痈 ,乳痈就是乳房硬块。神封穴再隔一个肋骨。就是灵墟。灵墟在玉堂外开两寸。玉堂穴外开二寸就是灵墟。治症都是一样,治咳嗽、胸满。灵墟再往上一个肋间,属于任脉外开二寸的地方,是神藏穴,神藏是紫宫外开二寸,彼此治症差不多。   

  • 灵墟

  • 神藏

俞府跟彧中,俞府是璇玑外开二寸,彧中是华盖穴外开二寸,俞府是肾经的最后一个穴道。临床上,扎俞府跟彧中时,刺法是这样子刺。一般来说,如果说这是穴位,这是任脉,如果是在外开二寸的地方,我们都是在一寸半的地方进针。用这个角度,针下在一寸半的地方,从一寸半下针。针下去的时候,肋骨在这边,要下在肋骨交缝的地方,不要从两个肋骨中间扎,这样就不会伤到肺。你如果扎得很深就会扎到肺。扎在两个胳骨中间,就不会扎到肺了,从一寸半往二寸扎,要用这种刺法进去,扎在两个胳骨中间。

  • 俞府

  • 彧中    气喘、咳嗽,几乎都可以治。它没有所谓的木火土金水,它没有穴性的问题,它是天应,取近取穴的时候,发气喘时,你不用管它是实的气喘还是虚的气喘,也不用管是热的气喘,冷的气喘,就因为是近取穴的缘故所以用它。但是你唯一要知道的事。他的气喘若是吸入困难,要在肾治疗。如果是吐气困难,要在肺治疗,以治肺为主。所以,气喘在处方跟下针上通通不一样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

手厥阴心包经

  • 气血流注时间: 19:00-21:00       肾经介绍完了以后,开始要进入心包和三焦。心包跟三焦比较难介绍,我们把它口语化。心包经气血流注在戌时。就是晚上七点到九点,肾经是从下午五点到七点。心包经的俞穴等于心包之募,就是膻中穴。心包募是膻中穴。心包经跟心经一样,只有九个穴道。       我们如果用中医的生理学来看,心脏在这边,心包就是它的外膜,有很多膜把心脏包住,这就是所谓的心包。    中医的观念,心脏是君主之官,心脏本身不受病。那你在怀孕的最早、最初的时候,中医认为是一滴真水,所以中医认为第一个肾脏,但你看不到肾,只看到水,这个水就是肾脏,再一个礼拜后进入肝脏,再过一个星期后到心脏。所以,西医要到怀孕两周后才能查到怀孕,就认为人体第一个脏是心脏。中西医的观点在一开始就不一样了。中医认为是肾脏,所以在怀孕的最早期,若受到药物影响,或是妈妈情绪不好,在这段时间伤到心脏。所以,如果家暴是来自先生就不对了。你哪天看到我有家暴,一定是我到警察局报案,不是我太太。所以说,男人要让女人嘛,怀孕时被伤到后果会很严重。如果让太太心情很好,就算平常吵架。至少在生小孩时多陪她,在这二周保持很好的话,心脏就不受病,心脏一过去,到脾脏就不会受病了,这是最初期。所以很多西医看到小孩生出来是先天性心脏病,什么叫先天,这段时间就是先天,所以这段时间很重要,非常重要。那中医观念认为,心脏有问题是包膜产生的问题而引起心脏病,这是基本的观念。为什么心脏象火,因为它本身不是火,是心脏跳动产生热,我们不晓得怎么定义这个热,就用火来代表。心包是相火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冬天跟夏天要时间调整,像日光节约时间一样。今年的夏至到今年的冬至,心包经属火。今年的冬至到来年的夏至,心包经属水。

  • 今年的夏至到今年的冬至,心包经属火。今年的冬至到来年的夏至,心包经属水。    夏天的时候,因为身体很热,外面也很热,所以这个时候会过热。这个时候心脏的火会把热发散掉,所以夏天我们会流汗。冬天的时候很冷,我们要把热内敛在身体中间,所以属性会相水。所以,在针心包经跟三焦经时要注意,要看夏至到冬至,属性是相火,心包经的木穴跟三焦经的木穴是它的母穴。过了冬天以后,属性是相水,金穴是它母穴,木穴是它的子穴,半年会换一次,这概念像日光节约时间一样要调一下。心包在中间,汗流不多,心热会往下走,而进入小肠。小肠的热会很强。所以,冬天小便多,夏天流汗多,小便和汗是同源,这是初步的概念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那如果说有一个人,每天晚上七点到九点,这段时间心脏最不舒服,那这是按时间发的,叫做时症。按照《针灸甲乙经》,下心包经的俞穴,我老师教我的是荣穴,效果都有的。你看是敌人还是友人,反正越近手指越痛。    心包络会在胸腔膻中,男的找比较快,两个乳中穴的中间就是膻中,下面络到石门穴,石门穴是三焦之募,三焦的募穴,这两个是表里。石门穴是任脉上的穴道。   

天池穴

   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天池穴怎么找?在乳中穴旁开一寸,这个穴道叫天池。天池穴是心包经的第一个穴道。如果有个妇人,它的乳房硬块,正好在乳中穴外开一寸,那你是不是在心包经下针。灸还是在天应。你在选择穴道时就要选心包经。    只有在喂母乳那段时间,是在阳明经上治,这样是确保奶水往下走,就不会有多余的奶水累积在乳房里面。临床上的治症包括:四肢不举 、腋下肿 。因为这是近取穴。   

天泉穴

第二个穴道呢,是天泉穴。天泉穴在手臂上横纹头下二寸,就是天泉。取腋下二寸,这是我们的横纹头,也是近取穴。那要知道这个位置的原因,就是你要知道如何选择穴位、辨证。

曲泽穴

第三个穴道是曲泽,我们把手弯起来的时候,中间有一条大筋。大筋的上面外侧那边,就是尺泽,大筋跨过来这边内侧,就是曲泽。将手臂稍为弯一点,你会看到大筋在这个地方,大筋外侧是肺经。大筋的内侧是心包经。所以我们开宗明义就讲,穴道绝不在大筋上面,会在筋和骨中间。像这上面是肺经,下面是心包经。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。阴经的井荣俞经合,阴经属性是木火土金水。合穴是水穴,这样就出来了,多好记!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阴经 井荣俞经合 阴经属性木火土金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阴经就是木火土金水,阳经就是金水木火土。合穴就是水穴,合水马上就出来了。所以说,以后我们有一种叫主客、本穴治疗。    什么是本穴,如果心包经在冬天的时候,冬至以后,吃完汤圆了。心包经的曲泽穴是心包经的本穴。意思就是,这个穴的穴性跟该经的属性相同,这就是我们的本穴。    同样的,有个病人跑来说,我委中痛,我委阳痛。都是在膝盖的后面,就可在曲泽、曲池这边下针。当然是下对侧。心脏非常容易受到惊吓。心主汗,所以心脏功能回复的话,病人会发汗。不管是中风、中脏,我们都知道心脏有问题,舌强不能语,发一点点汗,效果就出来了。还没有出汗,就还没回复,就要再治,这是基本常识。

郄门穴至内关穴

   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再来是郄门穴,郄门穴是心包经的郄穴。郄穴镇痛、止痛的效果很好的。郄门穴怎么找呢?我画右手内侧,这是手肘横纹,这是两个筋的中间。这是手臂,这是手的内侧。这是大拇指,这小指,在这有个大筋,大筋的外侧是肺经的尺泽,大筋的内侧是曲泽。从手横纹头,这边有两条筋。在这个筋约上五寸的地方,就是郄门穴。我们有十二经筋,有六条经在手上。    手掌最靠近太渊,经渠,列缺,是肺经的地方,这条经筋就是我们的心和小肠。在手的这条大筋,中间有两条,中间这一条和第一条的中间,还有一条,这一条就是肝胆。那正中央是脾土,黄的嘛。第一条是赤筋、第二条是青筋、第三条叫黄筋。再过来这一条是三焦,三焦在管这一条筋。后面的神门这边是属于肾筋,肾筋和膀胱都在这,在肾和三焦的中间,还有一条叫肺和大肠。所以,这个手有六筋,六条筋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我们现在介绍的心包经,就在黄的筋上,我现在讲的筋是这个“筋”。从横纹头上五寸的穴道叫郄门,这是心包经的郄穴,有镇痛作用。    再来,从手腕的关节,横纹头上一寸的地方,这个穴道叫间使穴。在二寸的地方,这个穴道我们叫内关,手纹头这边叫大陵。五寸是郄门。在手掌横纹头上三寸,这个穴道叫间使。二寸是内关。在纹头这个地方就是大陵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为什么要跟各位讲这个,我们以后用“指针”。指头可以当针来用。我们指针是用在儿科。像小孩子、小baby,你一下针他就一定哭,那就用指针。来退烧、退热。小孩受惊吓,小孩眼歪。我们有个特别的名称,叫天河水。

  • 天河水    待会儿转到手臂上,讲三焦时会再仔细跟诸位讲。一定要清楚这个地方。间使穴是专治手麻,如果有人很手麻,间使针一下马上就去掉了。比如,手麻在心包经上面,我们下大陵,大陵下去很快就好。我们一般采对侧。如用同侧,我们叫导引。比如说手麻,我下针在间使,我要子母补泻,就在对侧下针,手麻就去掉了,这叫导引法。就是把目标放好,然后射箭。所以,导引的精神在这,你也可以这样做。看临床上哪个效果最好。

  • 导引法    间使穴是心包经的经穴,心包经的经穴是属于金,木火土金水的金。心包经在今年的冬至到笫二年的夏至,间使穴是它的母穴,这是会变动的哦。治症很多,你可以参考书上。    再来是内关穴。内关在掌上横纹上二寸的地方。内关穴非常好使用。内关穴本身可以止吐,也可以催吐。那天坐在公交车上面,晕车呕吐 ,或者是怀孕呕吐、吃饭呕吐,你就用手压内关。当你手压内关时,要告诉你自己“我不想吐!我不想吐!”要专心哦!这样就不想吐了,若你手压内关,想“我想吐!”那就吐掉了。一般我们是用在吃坏肚子,又吐不出来时,手伸进去抠也出不来。就压内关并心里想,我想吐!我想吐!好恶心就全部吐掉了。因心包经在管心脏,心藏神。所以你的心神很重要。男孩子按左手,女孩子按右手,一般我们是这样子,但实际上无所谓左右。若你吃的是龙虾、鲍鱼,在回家的路上晕车,吐了太可惜。就想“我不要吐!我不要吐!”,那就不吐了。有人说那样很麻烦。有人上吐、下泻,按着内关想,我不要下利!就不会下利啦!看你自己怎样做,人体很奇妙,临床上很有效,你们可以试看看。下针的时候,内关的效果很有名。我们下内关的时候。一般是配合公孙在做。大家现在知道公孙主冲脉,跟着肾经上来直接冲到胃,所以下公孙以后,再下内关可治胃心胸。我们所有胃方面、心口方面、气胸方面如长年气喘 ,公孙、内关都可以用。内关穴管奇经八脉的阴维脉,所以当你下公孙时,管冲脉。再下内关,内关管阴维脉。什么是“维”,简单观念是这样的,肋骨里面叫阴维,围一圈。肋骨外面叫阳维,围一圈,简单的观念是这样子。所以有人来找你说“我心口痛”问在哪,回答在“肋骨里面”,就是内关穴。如果在肋骨外,就是阳维。下次会在阳维脉介绍到它的。   

  • 内关穴本身可以止吐,也可以催吐。

  • 内关穴配合公孙穴

  • 肋骨里面叫阴维,围一圈。肋骨外面叫阳维,围一圈,简单的观念是这样子。

内关穴是心包的络穴,络穴跟原穴一样,无所谓虚实补泻。实症可以在这治疗,虚症也可以在这治疗,内关穴是大穴。几乎任何的胃病、心脏病、气喘,通通可以用。当有个人喘得很厉害,是急症怎么治?病人一来,公孙、内关先下去,喘就去大半了;同样的,当一个人心脏痛,痛得很厉害,来的时候,公孙、内关下去就减轻了;胃痛得很厉害,针下去胃痛就去了。若你知道他是胃痛,公孙、内关扎下去后,再扎足三里、中脘,一路下去。那心脏痛、心口痛,我治疗动脉血管堵塞、心肌梗塞的时候,公孙内关下针以后,再下关元、巨阙、天突。若是气喘还是下公孙、内关,再下肺经的中府、云门、肺俞。

   诸如此类,要懂得调整。公孙、内关都一样,以后会介绍八脉八法。

3、大陵穴、劳宫穴、中冲穴

   再来,从内关穴往下走二寸,就是大陵穴。大陵下针,像神门一样,对手掌方向下针,神门对着少府,大陵对劳宫穴的方向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临床上有个人左后脚跟痛,这时是不是下右手大陵?因为手掌弯起来就是后跟,这是膝盖。这是下针治足跟痛,在对侧取穴。你如果要下得更精准。可以用硬的筷子、找找看压痛点。当有压痛点时,你就从大陵对压痛点穿刺过去,这样会很精准。一针下去,痛就当场就去了,后跟就可以踩到地上去了。在手上扎的时候,病人的脚是踮起来的,像跳芭蕾舞一样。那怎么找呢?大陵穴不动,而是从大陵对痛的地方下针,没有固定的穴位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大陵穴是心包经的俞穴,属土。今年的夏至到年底的冬至,心包经是相火的,它的属性是火,大陵穴就是子穴。心包的实症在这下针。例如,有个女孩子来了,有乳房硬块,一看在乳中穴旁开一寸天池。在心包经上,是初症,会有剧痛。也有时候她己痛了三、四个月,可是她拒按。拒按就是中医讲的实症,实症的话不喜欢按,虚症的时候喜按,虚不单单是指人体虚,虚就是没有,它就喜欢你按,这是虚症。虚症出现时候下母穴。有可能好几个月都是实症。当有痛及红肿通通下子穴。    再来是劳宫穴。你手轻握拳时,中指无名指尖所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。以解剖学来看,是在第四个指掌骨和笫三指掌骨的中间,在手掌的正中间。劳宫穴是荣穴,属火,今年的夏至到冬至,因为它是属火,这两个是相同的穴性,就是本穴。我们有在儿科治症,手的推拿,让小孩子退烧,都是以劳宫为基准。因为它在心包上面,跟他属性相同的,就是心包的本穴:手掌心因汗比较多,所以不会在这灸,用下针或推拿。这里有三关,回头我会讲讲退烧的手法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最后一个穴道是中冲,从这边直达中指。中指的指尖是中冲穴。中冲穴是井穴,可以退烧。心包络直接络到喉咙的舌后。中医说心开窍在舌,肾开窍在耳,肝开窍在眼,脾开窍在唇,肺开窍在鼻。除了内脏以外,最主要是因为有心包络跟三焦夹在中间,所以内脏跟外面的器官是相互连到的。    在介绍心包时,要记得我讲的话,气血的流向是从上往下走的。心包经,因为是跟心脏在一起,所以它是偏向走阴的。而三焦完全是行阳的,行阳气。因为三焦是行阳气,所以全身上下的内脏之间,布满了三焦。你到市场去买牛腱,肉在中间,白白的那一层把它包着的,就是三焦。内脏包着很多的网,拉开来就是三焦。三焦行阳,心包是阴,这两个是表里经,一个阴一个阳。    中医的脏腑的观念是,所有的腑,腑就是消化系统,包括我们的胆,小肠,胃,大肠,膀胱,还有三焦。腑就是阳,脏呢?就是阴。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,再把心包放在这个地方。我们介绍到三焦,三焦结束后到肝胆经。十二经络就会结束。越后面越不好介绍,尤其是三焦经。我们下堂课会介绍三焦,要先有个观念,三焦是行阳的,是无所不治的。过去中医对这三焦,吵了好几百年。其实,大家不要吵,让能治好病的说话。

  • 三焦是布满全身,无所不在。    中冲是井穴,井穴是木,由夏至到冬至是属火,所以井穴成为它的母穴。按照补井当补合,如你用中冲当母穴,那病人痛得什么都招了。因补井当补合,当井穴是母穴时,你要到合穴上面做补,不要在井穴上做。三焦跟心包都要配合节气交换。

手少阳三焦经

  

三焦:上焦、中焦与下焦

   我们下面要讲的是三焦,身体是这样子看的。    中医有个观念,只有观念正确,病就永远跑不出你的如来佛掌。肚脐以下我们称下焦,胸蔽骨到肚脐称中焦。胸蔽骨以上称上焦,合为三焦。上焦如雾,雾是很轻的,非常干净,中焦如沤,下焦如渎       所谓上焦如雾,就是因为小肠在这边,膀胱在小肠前面,大肠在小肠上方,肾脏在小肠的后方。当水经过小肠的加热,水气就因蒸发而到上面来了,所以上焦如雾。你哪天有机会坐直升机飞到天上,捉片云下来检验,会完全没有病毒,这是干干净净的。我讲的是正常人。   

  • 上焦如雾

三焦就是网络、网膜,它横跨肝胆脾胃,完全是消化的地方,当中焦气快没有了的时候,病人呈现的是“嗝”,就是打嗝。打嗝古人称“哕”。这症状不单单是讲“哦”(打嗝的声音)。虽然此时东西还是可以吃,但表示中焦气快没了,三焦是阳嘛,是阳气。这是很危险的时候。    下焦如渎,这是指下焦比较脏,是有很多食物的残渣的地方。三焦看起来都是黄色的,古字上面这个“焦”,就是“膲”。在《黄帝内经》里面认为,三焦是“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”。水道是三焦在管。膀胱经是“州都之官,津液出焉”。那肚子腹水胀满满的,这就是在三焦,水道不通,阳气不通。所以一般来说,我们常用行阳的手法,不管是下针或用药,只要阳气顺,水就不会累积。

  • 下焦如渎    比如,这是水道,如果有一天,你在高空下,看到美洲、大陆、台湾,这些地方水道到处密布,这个水道就是三焦,所以观念一定要有,且要正确。平常人呢,在打坐的时候,当你心情很平稳、很安定的时候,气会顺着三焦,散布到全身四肢。当你有欲望时,三焦的气就会慢慢回来,集中到命门。所以在行房的时候,三焦集中力量到命门,再从命门这边,发射力量出来,这样才能有高潮排精,这些通通属于三焦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三焦经有二十三个穴道。三焦经跟心包经是表里经。亥时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。当到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亥时,气血流注到三焦经。阳经会多一个原穴出来。阳经是金水木火土,对到我们的井荣俞经合穴上。

  • 气血流注时间 21:00-23:00 亥时

关冲穴至阳池穴

   当心包经的气血,走到指头边,关冲穴的时候,就会顺着指头再绕回来到笫二个指头,也就是无名指的外侧。   

这是指甲,这是手掌的无名指,这个是指甲边。在无名指指甲外侧的穴道就是关冲穴。关冲穴是三焦经的井穴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既然是井的话,属性就是金。井穴是我们急救及治昏迷的大穴。

液门穴、中渚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第二个穴道是液门。从井穴到我们这凸起来的两个骨头的后方,就是液门穴。在第四指掌骨及第五指掌骨间,靠近这骨边,这个穴道我们叫液门。液门往后一寸叫中渚穴,在骨缝中间。液门穴是三焦经的荣穴,所以它属水。三焦经由于贯通全身,它是行阳,所以比如说往来寒热、忽冷忽热。因为它连贯脏和腑,脏有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、心包,腑有大小肠、胃、胆、膀胱。它连接腑和脏还有沟通协调,这些就是靠很多三焦来做的。所以,三焦当阴阳在相抗争的时候,或内脏在抗争时候,因病想进到内脏,而内脏不让病进来,所以身体就忽冷忽热。这些症状你都可以在三焦经上面找到很好的穴道。   

第三个穴道中渚穴是三焦经的俞穴,属木。由夏至到冬至,三焦经属火,三焦的俞穴属木,所以是中渚穴。在夏至到冬至的中间,它是三焦经的母穴,三焦经的虚症,在中渚下针。包括我们的眼科很多穴道,液门、中渚都可以治眼科,我们可以在四肢上取穴,像眼生白内障。这都是油网、焦膜的问题。它们是三焦经的虚症。    像书上写手指不能屈伸。其实我们通常不扎这个穴。通常遇到严重的中风患者,我们从合谷透到后溪。若是一般关节不能动的话,如扭曲不行的话,我们用三间透到劳宫穴去了。

阳池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再来是阳池,阳池在手的背面,手腕关节正中间有凹洞,这个穴道我们称阳池穴。过去我们治疗糖尿病 ,分上消中消下消。我们从阳池穴可以透到大陵穴。这是治疗糖尿病消渴很有名的穴道。一般在这个穴道不灸,因为多汗。如果有病人来,比如说,他左脚胃经的解溪穴痛。你可以扎右手阳池穴。用对称治疗。同样的,病人伤到阳池,你就下对侧的解溪,采用对称治疗。

外关穴(通生死关与开天河水)

   阳池穴往上二寸叫外关。外关的对面就是内关。外关是管阳维脉,内关管阴维脉。在针刺的手法上面,所谓通生死桥,讲的就是这里。什么叫通生死桥,病人在壮热、大热、高烧 的时候,你在外关下针,左捻右捻,不需要补泻,引到气病人说酸痛以后,你把针慢慢推到内关。从外关引到气以后,因为它是行阳的,就好像这个热水停在那边,针直接下去就好比现在打个洞,阳就往下走。所以,针一通到内关,这热当场就去了。小孩子你可以用单刺。小baby不要下针,十四岁以下单刺,从外关左捻右捻,烧就退了,速度很快,这是通生死桥的地方。

  • 外关是管阳维脉,内关管阴维脉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三关:幼儿治症(指针法)

   我们有所谓三关的指针,用手指头来做,首先我们叫“开”,要开就要会关哦。我们叫开天河水,什么叫开天河水,这小孩发高烧,要问妈妈这小孩是男的女的。要先问一下哦!因为小孩子看起来男女一样。妈妈回答:“这是我儿子”,问诊就结束了。什么叫开天河水?小孩高烧壮热时,将手指头按到小孩子的外关穴揉一揉,揉个二、三下,然后往下推到四肢末梢,然后你手这样,因为小baby的手很小嘛,你指头就是这样摸,从阳经这样推下来,那天河水就会从这出来,然后进入手掌内部。你就把天河水散了。再找心包经的间使穴,你只有按到它,一揉,天河水就散掉了。在散之前,我们要先做的手法,你不要开完又散,散完又开,这样病还在那,没有去掉。我们开天河水的目地,这是用指针。这指针就是不用真的下针。所以,你这一开天河水的时候,它就过来了。你推几下就好了。最好的手法是让小孩子的手握拳,中指头往前推,你这指头往前推的时候,它的指头就会弓,你不要让他变这样子。让他指头弯起来,弓过来,其它指头还在后面。这是小baby弓过来以后,再把手指头放上去,轻轻揉它。小孩子很好玩,你不动它,它手就是捏着的,所以你把它往前推。揉几下,烧就退了,这刚好是劳宫穴,心主五液,汗流出来就开始退。

  • 什么叫开天河水?小孩高烧壮热时,将手指头按到小孩子的外关穴揉一揉,揉个二、三下,然后往下推到四肢末梢,然后你手这样,因为小baby的手很小嘛,你指头就是这样摸,从阳经这样推下来,那天河水就会从这出来,然后进入手掌内部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女孩子呢?一般我们在指针上来说,我们是男左女右,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手法。第二种手法是用在比较重的症状,例如说烧没有退。你开了天河水以后要走这边,男孩子我们有寒跟热。如果病在寒,我们有退寒的手法,这个小baby是男的,我们往上推!从三关开始。三关有三个地方,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,所谓三关刚好是指头的三个关。在这个三个关的地方,男孩子是寒症时往上推,然后你顺着身体的方向推。这可去寒。反过来是热症,就往回推,这热就去掉了。若这个小孩子来时,一看嘴唇是青的、脸色白的就是寒症。一看脸那么红,不是好可爱而捏他脸,这是热症嘛。一看小孩子桃子脸就是热症。热症的时候,你天河水开了以后,从三关这边往下,这是男孩子,寒症往内,这推三关是去寒去热。女孩子正好反过来,妈妈说“这是我女儿”。你只要记得男的手法,女的倒过来就好了。中医很多东西。你除了“悟”以外,还要想办法把它简化,所以男孩子往前推,往内关的方向推,这是治寒,往指尖的方向推,是去热。因为小baby它的指头比较小,你可以把指头三个都用到,一起往前推,那你推之前要先开天河水,揉一揉它的外关,往下拉几下,气就到这边了。小孩子的气很强,这是开天河水。那推完以后呢,要把天河水散掉,不然它气就一直在那边,你按按间使穴,从掌的内侧到间使的地方,按到揉一下,天河水就散了。这是我们小baby常常用的指针。

  • 三关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男baby热症 往外推 ,女baby相反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男baby寒症 往内推,女baby相板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中医很多东西。你除了“悟”以外,还要想办法把它简化,所以男孩子往前推,往内关的方向推,这是治寒,往指尖的方向推,是去热。因为小baby它的指头比较小,你可以把指头三个都用到,一起往前推,那你推之前要先开天河水,揉一揉它的外关,往下拉几下,气就到这边了。小孩子的气很强,这是开天河水。那推完以后呢,要把天河水散掉,不然它气就一直在那边,你按按间使穴,从掌的内侧到间使的地方,按到揉一下,天河水就散了。这是我们小baby常常用的指针。

耳轮:治小儿惊吓

   有些儿科很好用,我举个例子给你看,这个是小baby,这是baby的嘴巴,这是耳朵,这耳朵外面一圈,我们有个名称,称之为耳轮。中医的观念里面,认为肾主耳,小孩子受到惊吓的时候,眉宇会有一条青筋,小孩子胃里面比较寒冷,眉宇间也会有青筋。那我们怎么知道小孩子是不是受到惊吓?小孩子常常会哭闹不停,你照顾小孩子时要有一点基本常识,看小孩子哭闹不停,就先摸它的尿布,摸它的衣服,摸它的婴儿床,有时候是回形针在里面对不对,有个针在戳小孩子,它当然哭啊。有人说小孩子不好带,你针戳在那,当然不好带啊,对不对?    所以,要先确定他(她)很舒服。小孩子晚上在惊叫,叫很大声,就是受到惊吓。受到惊吓很严重时,眼珠会动。那我们怎么做呢?一般,我们会把小孩子的手指头,在耳朵耳轮外侧这边,轻轻揉它,重量一样,当你揉耳朵的时候,小孩子就很安静了。你揉得很久,揉到小孩子睡过去,或这小孩子开始笑,就可以停下来了。

  • 婴儿受惊吓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 我把这个小baby眼睛画大一点给你看。如果说,眼睛没有那么大的哦,这是外星人,是让你们比较好看的。如果小孩子是眼睛是往上吊,黑珠子是往上吊的,那你揉耳朵的时侯,将耳垂往下拉一点重一点,它就会慢慢回来。如果眼球吊在下面,就耳朵上面的耳轮揉一揉。你如果看到小孩子眼珠是这样子,这眼睛斜那边的,或斜这个地方。你就把他对侧的耳朵,揉一揉、拉一拉,让它回来。反之,如果在这边的话,拉这个耳朵,就是拉对侧。    拉的时候,比较用力一点的揉这个耳朵,眼珠子会回来。当你眼珠子朝这的时候,你在这边比较用力,他的眼珠子会自己回来。这就是我们的指针手法,用手指头来当针。这个动作是用两只手,按照这上面的手法来做,我们叫双龙抢珠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中医很好玩,很多手法像武功的招术,这倒无所谓。不要名称是双龙抢珠,结果手法却忘了。这是调整眼珠子的方法。    临床上,遇到壮热、大寒的时候,你可以在三关往手掌上推,你可以加重它都没有关系。一般来说,我们从手看三关,这是内侧的手,这三个指头有三关。三关正常是这样,如果有黑线青筋在上面两个指头都是很好治的,那如果青筋或黑线在下面的指头的话,就非常难治,这是一种辨证法。    还有一种单指法,靠近身体的叫风关,第二个关叫气关。第三个到手指头是命关。这三关,如果是初症,刚开始出现有问题时是在风关,没有治好才会到气关,再没治好会到命关。到了命关会有生命危险。所以我们看儿科的时候,常常把小孩子的手指头拉起来一看。横纹青筋在这边(风关),表示在表,到这(气关)时是入腑,到这边(命关)就入脏。这是我们诊断上的一种方式。

  • 三关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三种背痛诊治

   有的人来说,医生啊!我背痛 。这是头发后脑勺,问“那痛在哪?”说痛在中间是督脉,就扎后溪。如果痛在两条经上面是膀胱经,虚证我们扎委中,实证我们扎束骨。痛是横的背痛,督脉第十四椎是命门,从这以下,病人有痛的时候,是带脉痛。奇经八脉的带脉,我们还没介绍到。上面痛是阳维脉,胸肋痛是阳维脉,就针外关。我们讲外关的治症上,常常会配合临泣这个穴道。临泣现在诸位还没学到,待会会讲到,我讲到临泣再回头讲外关给你听。中医的经络学分得很细,西医坐骨神经痛是将这些合在一起,实际上所有的穴道,所有的辨证,取穴的方式都不同。

  • 外关穴治背痛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 外关穴同时是三焦经的络穴。诸位知道原穴跟络穴,都是不分虚实寒热,都可以治疗。靠近手腕这边,针下去时,要病人不要乱动。比如说,你手张开的下针,针下完以后你手一握拳,这针就弯掉了。因为肌肉会拉扯到,所以要叫病人放松,针下去以后叫他不要动手指头,一动就牵扯到这个针了。若那你告诉他了,他还动,这是他自找的痛。但没有告诉他,就是你的错了。所以要叫他不用动,叫病人手指头不要乱动。(书上卷八第五十六页)说,像实则肘挛,手挛急,虚则手张开不能握拳。都可以用外关来治。

支沟穴至四渎穴

   再来是支沟穴,在外关上一寸就是支沟。这个穴道叫支沟。我们身上有很多的地方用沟来命名,比如说人中又叫水沟,现在又来一个支沟。支沟穴在临床上,治疗便秘很好。支沟穴下针以后再配合照海穴。照海管的是阴蹻脉。支沟、照海这两个穴道并在一起,可治便秘 。我们便秘有分寒、热。寒症的便秘就是肠子没有蠕动了,病人没有感觉,一个礼拜不大便也不难过,这是寒症。热症的便秘,病人只有一天不大便就会很难过,肚子很胀,绞痛得很难过。在针支沟、照海时,并无谓寒热,下针后,二十四小时就排便了。支沟照海下去,可以再帮他下关元,大肠经的募穴天枢,中脘再来四花灸。中脘、天枢和神阙用隔盐灸,然后再下关元、支沟、照海,那肯定会好的嘛。这是加减法,你们自己可加减。   

会宗穴 三阳络

支沟穴呢?我们所谓的开沟渠,如人中、支沟,女人的阴道就是沟。有了这个观念,所以妇人难产、胎衣不出,或者是漏下不止、任脉不通、不容易怀孕,都可以在支沟上做。从支沟穴平行移到骨头旁边就是会宗穴。从会宗穴再跳回来到支沟上一寸,三焦经在这弯了一下,这个穴道叫三阳络。穴道要先认得。当我们遇到经筋的病。我们开天河水,退天河水。这只是一般的寒热、高烧。严重的时候,如癫痫、抽搐,痉挛、角弓反张、脑膜炎啊,天河水不够用了!这时候我们会用到经筋,我们在三阳络开始揉一下,让气血往下走,力量会非常强。过去的三阳络我们不扎针的,因为里面有动脉,因为古代针很粗,现在可以扎针,因为针很细。针下去的时候,尽量避开动脉,摸到脉后在旁边下针,如果针下得很好,刚好会下在脉旁边,这时会看到点头针,针会跳动。平常我们用指针,遇到小孩子发高烧、痉挛 了,你在推三关或天河水时力量若不够,这时我们用经筋。我们从三阳络把气导回来。我们从内侧六个经筋下手。这边三关不够,就要到经筋上面。   

  • 六个经筋在手腕处。

这个时候,男女不一样,往上推去寒,筋经会松掉,抽筋的现象就会去掉,那女孩子反过来,男的往上,女的往下。寒一定是往上抽,这个绷得很紧。男孩子往上,如果是热症的时候,就全身好像软掉一样,你就往手掌的方向去推,这是去热。寒往身体走,这是男孩子,女孩子反过来。    三阳络用的不多,我用外关支沟非常多。便秘的人来,你就下支沟照海,很好用。三阳络的气脉很强,所以你声音哑掉,耳聋,都可以用。四渎穴和天井穴,四渎穴在手肘骨尖,往下五寸,在这个骨头的阳侧,诸位知道穴位就好了,我们很少用。你要有这个观念,我们手朝这样看,这是大肠经,这是小肠经,中间就是三焦经。所以病人如果痛,你一看,痛不在大肠经,也不在小肠,就是三焦经了。问“痛多久了?”痛几天,那就是三焦经的实症。痛了四、五个星期,就是虚症,酸,那就是三焦经的母穴。所以我们肩膀痛是循着经络去做的。    不要书上说,曲池治肩膀痛,就所有的肩膀痛都扎曲池。你运气好,遇到手阳明大肠经的痛,就去掉啦。若碰到三焦经的或小肠经的就去不掉。所以你一定要知道穴位、经络的走向,这样肩膀痛,才知道如何选择穴道。    一般外面的书,我看不懂,肩膀痛就取曲池,那只能治手阳明大肠经的肩膀痛而已。

天井穴与清冷渊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,属土。支沟穴这个穴道是三焦经的经穴,相火。我们现在讲的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。在今年的夏至到今年的冬至,三焦相火,合穴属土,所以合穴是三焦经的子穴。在夏至到冬至的时候,要下天井穴。天井穴怎么找,很常用哦。手弯起来,手伸直时没有天井穴,要手弯起来,这个手慢慢爬过来到关结后面,你一摸,在两个筋的中间,那个凹洞就是天井穴。下针天井穴就下在两个筋的中间。这样下没有天井的哦。一定要拱手取,要弯才能下针。一般是让病人采卧姿,躺在床上手是弯的,从这边这样下进去。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,三焦经的实症在这里泻。    对称治疗时,如果一个病人来是因左边的膝盖头痛,那你可以下右边的天井,因为天井正好对到膝盖头。右边膝盖头痛就扎左边天井穴。你找到正位的天井穴后,从天井直上一寸,就是清冷渊。三焦经引起的手臂痛 ,一般来说。是不能梳头。病人告诉你,他怎么不能梳头了,就是三焦经的问题。还有一种症状很好玩,病人用筷子夹菜,夹到嘴巴、这个筷子一闪,食物就掉了,这也是三焦经。一般这种治症要不要治呢?不要治,吃饭就做他右边,(他会夹给你),美国人是用叉子,这是你自己喂我的,不能怪我!看到这种症状就是属于三焦经,所以不能梳头,还有筷子碰不到嘴巴都是。你们在实务上没有遇到过很难想象。真正在实务上你们都会遇到,病人会告诉你这个现象,就是三焦经。你问多久了?三天,是子穴。好几天、一个星期,母穴。但一般是子穴。他要人家喂,夹到食物,但放不到嘴巴,筷子也一样,叉子也一样,反正就是放不进去。手臂不能举,实际上来讲是手不能梳头。不能举是侧面,侧面这是手阳明大肠经。病人告诉你手肘不能往后,往后搬不上去了,就是小肠经。    清冷渊呢?顾名思义,三焦是行阳的,我们在清冷渊上下针也可以治发烧。

消泺穴至翳风穴

   清冷渊再往上五寸,就是消泺,这个穴道我们很少用。消泺再上三寸,就是臑会。臑会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,脖子肿,脖子强硬,淋巴有肿瘤,我们都可在臑会上下针。臑会在清冷渊上五寸。    肩髎在手臂上方,手背一弯起来有一个凹洞,这是肩俞穴。肩俞是在手阳明大肠经。从肩俞穴跨一个大筋到后面的凹洞,这就是三焦经的肩髎。如果你从肩髎往下走三寸,这就是臑会。所以怎么找都碰得到臑会。那一般来说,我们有非常多的穴道可以治疗这个淋巴结、甲状腺的肿,一般来说是找天应。    我们这个阿是穴跟一般的阿是不一样,他们阿是就扎“啊是”这里,我们不是。比如说,我们知道三焦经散布全身,所有的淋巴系统、内分泌系统,通通是三焦在管。淋巴结通通属于三焦。我们在三焦经上找,在三焦经上按,若找到压痛点,那个穴道就是最好下针的地方。所以你知道经络这样走,你不一定要对着穴道上下针。而是找到天应,最痛的那一点下针。对于淋巴结肿,临床上不管是淋巴癌,或是甲状腺肿瘤,通通可以使用的。所以你只要知道一般腺体的问题,内分泌啊,通通是属于三焦。肩髎顾名思义,在肩膀附近是近取穴,治肩膀不能抬举,或是手臂痛啊,通通可以用近取穴肩髎。所以,病人如果说“我肩膀痛!”,你问“在哪里?”。那也不能怪病人啊!他说“在那边!”。那边是哪边?是阳明经,或三焦经,或小肠经,还是大肠经。他只说“我这边痛!”好!那就下三针,反正是你说的。若你觉得这个病人不错,问“你告诉我痛在哪,你用手指头指给我看”,你就知道是三焦经了。遇到有的人讲不清楚,或跟你沟通是鸡同鸭讲,这不是语言的问题,因为他不晓得分很多嘛!我跟他讲,他还指不出来,那就算了!因为后面还有病人等着,先下针再说。所以,你在实务上,遇到一样米养百种人。每一个人下的穴道都不一样。你问他,他讲不出来,不要说“你非要告诉我哪痛,我才下针”,不要那么固执,直接在三条经下针就可以了。   

天牖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再来天牖穴,在颈后中间两个大筋,这两个大筋外侧是天柱。这边还有一条大筋。大筋和骨头交接的地方是天牖,三焦经的地方,我们很少下针,也不能让人家灸,头后面的地方都不灸的。

翳风穴

然后从天牖穴到耳朵后方,由侧面看,在耳朵下方,这个骨头后面差不多一寸的地方,这是翳风穴。一般西医来说,眼科麻醉时是在翳风穴下针。所以白内障他们都在这治疗。你下针的时候,可以看到骨头,我们的下颚骨,顺着中间扎,扎这些后脑的针时,我们下得很浅,直针进去。这个穴道大部分是用在治耳鸣 耳聋 ,还有下巴脱臼 ,还有牙关 很痛。有的人牙关这里痛,不能咬合食物。你下针的时候下下关、颊车。先下对侧的合谷,再下下关、颊车、翳风,下完针起来就好。有的病人痛了四五年,很痛苦啊。还有牙医自己也跑来找我,牙医也是人啊,他们只知道痛啊!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瘈脉穴至丝竹空穴

   把耳朵翻起来,耳朵盖着没有经络,要搬开看。我们把耳朵翻过来,这后面有个骨头,这个骨头叫智慧骨。西医只知道后面有个智齿,把它拔掉。有人没有智齿,但智慧还是很好,这跟智慧没有关系。这个智慧骨跟智慧就有关系,你用手去摸,摸到是平的或扁的,这就是笨蛋。这次跟你们面试没有机会摸。你摸小朋友,这智慧骨很高很凸,越凸越高越聪明,越平的越笨。脑筋不好,这没有关系,你人正,我们可以帮你启蒙。为什么要跟你介绍这个骨?你沿着耳朵,有个病人来找你,说“我头痛”,那问那里痛,我这儿痛沿着耳朵一圈。只要是沿着耳朵一圈,你马上就要想到是三焦经。那三焦经痛多久了?痛好几个月,就下中渚,这是夏至到冬至嘛。如果是痛的二、三天,就下天井。

  • 智慧骨    所以耳朵后面只有一条经经过,就是三焦经。这耳后,临床上治症很多,中风在急救的时候,耳朵翻开来看,有很多青的鸡爪,这因血脉都在耳朵后面,你拿三棱针,在血脉头放穴,这也放,针刺过去,手推一推,把血放出来,有的是在耳朵后面,可以找到。放完血,人就会醒过来,这也是一个急救的大穴。癫痫 也在这放,小孩子脑膜炎 、角弓反张、高烧不退,人整个这样弯折过去,也在这个地方治疗。

  • 瘈脉穴 放血 癫痫    从翳风这个穴道开始,沿着耳朵旁边,在耳朵跟发际中间后面是耳沟,耳朵中间这一条就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。    所以,从翳风上来一寸半就是瘈脉,可以刺出血。在这里不下针也不灸,大部分是放血,还有是摸愚笨、聪明。往上差不多一寸到二寸的距离。用度骨法来找最好。因为每个耳朵不一样,跳过这个智慧骨,跳过这个大骨头上去,骨头上方凹洞的地方,就是颅息。所以颅息跟瘈脉刚好隔一个智慧骨,叫做大骨头。是耳朵肿的近取穴治耳鸣、耳流脓 。一般只要是耳朵后面的问题,你只要耳朵翻过来,看一下,看到有青筋冒出来,或是有血脉在,你就在上面点刺放血。因为你一把血放掉,压力一去掉,人就醒过来了。筋挛的现象也就退掉了,尤其是脑膜炎。

角孙穴

再来是角孙。耳朵最上方到发际这边,中间这个地方,是我们的角孙穴。   

在越靠眼睛的穴道,都是用在眼科的治症。里面像白内障、青内障。   

丝竹空

再来是丝竹空。丝竹空在眉毛的后方。在眉毛尾端是丝竹空,眼睛旁边五分的地方是太阳。后面有个凹洞是太阳。在眼科,我们最常在这些地方放血,比如说角膜炎 ,眼红肿 。在攒竹、丝竹空、瞳子髎,还有耳尖放血。你把耳朵拉起来,用三棱针刺破,再挤两滴血,你不要上火罐,不要太过了。刺破,挤压几滴血出来就好了。你常常放血对眼睛视力非常好,尤其是眼睛红肿。湿热的时候,你一放血,它就很轻松,清凉的感觉就下来了。这很正常嘛,因为里面有血堵着,有很多湿热,湿热的时候有很多病毒,你放了很多瘀血,新的血就补过来并带来很多白血球,抗体一来,病就去了。把炎去掉,这很有道理,这是中医采放血的方式。脸上的穴道我们一般都是禁灸,我们用下针、放血。近取穴像眼睛往上吊,不认识人,眼睫毛倒长,都可以用放血的方式。在攒竹,丝竹空、太阳、耳尖放血。睫毛倒长西医用开刀很难过,放血就可以了。

  • 在攒竹,丝竹空、太阳、耳尖放血。   

8、奇穴:眉棱点(眉棱骨痛)

   那我们有一种叫眉棱骨痛 。病人说“我头痛!”,问:“痛那里?”,在两眉中间,最常见的就是胃痛,我们下针下中脘,一针下去,印堂痛就去了。有人痛在眉棱骨上,在眉毛下方的骨头上。我在这一条骨头上痛,就扎阴陵泉下一寸,阴陵泉在脚的内侧,介绍脾经的时候有讲过阴陵泉。阴陵泉下一寸有个奇穴,叫眉棱点。找到眉棱点时在附近按,按到有痛,就在痛点上下针。左边的眉棱痛,我们下右边的眉棱点。右边的眉棱骨痛,我们下左边的眉棱点。若正面痛是胃经,我们扎中脘穴。旁边沿耳的头痛是三焦经。我们下次会介绍胆经。所以你们现在知道,头痛在这两边是膀胱经的实症下束骨,虚症下委中。如果在正中间头痛是督脉下后溪。近取穴下百会。整个头痛,头是六阳之会,管他的,就下百会。知道我的意思吧!还痛的话就下涌泉,下到他不敢再痛。

  • 眉棱骨痛 扎阴陵泉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

指针术

   再跟诸位详细的介绍一下手六筋。我用右手讲给你听,右手从上到下,可以看的很清楚,这手掌有六根筋。这边是手太阴肺经的太渊,经渠,列缺,这条的筋经是管心和小肠。在这两条筋的中间,就是手厥阴心包经。心包筋的上面这条经管的是脾胃。心包筋的下面管的是三焦,然后再下去是手少阴心经这边,阴郄通里灵道到神门,这边有个大筋,这个筋是肾和膀胱,在这两条筋中间是管肺和大肠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除了昨天讲的,今天要补充一些。比如说,小孩子一生下来有黄疸 ,中医会在肝胆下手,轻轻的推它。小孩子手很嫩,轻轻的推,在皮肤上面推都有效,因为气在皮肤表面,你不要把他推到骨头断掉,因为小孩子骨头软,不要下手太重,推到淤青都是太重了。你手上轻轻的沿着皮,不要去按它,要沿着皮往上推,因为气在皮肤表面上,非常敏感。

  • 小孩子黄疸    当小孩子吐奶 ,你就在脾胃这一条筋上面,轻轻推。推的时候,大家知道由下往身体推的时候是去寒,由身体往四肢末梢去推的时候是去热。中医指针分寒热,小BABY一抱到手上,一看脸是赤红色的,热。脸是青淡暗的,就是寒,由这可以分的出来。    小BABY小便不顺或者是咳嗽,咳嗽就知道在这条筋经上面可以做。这条经也可以治大小便的问题。所以,以此类推,马上就知道效果很好。指针都是手指头轻轻在皮肤上摸就好了。做完以后,一定要把天河水放掉,在间使穴揉一揉,气就散了。

和髎穴与耳门穴

   再来在三焦经上面,有最后两个穴道和髎和耳门。在耳前有一个骨缝,你手按在这,嘴一张开来,就出现一条骨缝对不对?骨缝有三个穴道。最上面这个穴道是耳门,中间是听宫,下面是听会。    现在讲耳门,耳门是属于三焦经,听宫是小肠经,听会是胆经。眉毛后面这个点,我们称之为丝竹空。从丝竹空到耳门这边,这是三焦经经过的地方。在靠近耳门前,这斜的半寸到一寸的中间,你摸有个动脉在跳,这就和髎穴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和髎穴在脉的下方,一般来说下针的时候,手摸上去,先用指甲把脉推开来,针就下去了。你们千万不要按着脉下,按着脉下就直接扎到动脉上面,会造成淤青一块。像和髎、耳门、听宫、听会都是所谓的近取穴。遇到耳朵流脓、耳朵发炎 、耳鸣 ,耳聋 ,到底要扎哪一个。临床上我们在做的时候,我是今天扎耳门,明天扎听宫,后天扎听会。要轮刺,不要老是扎一个穴道,不要那么死脑筋,我偏要扎耳门不可,扎了皮肤都硬成一块,扎太多针皮肤会硬成一块。    我是采轮刺的方法,这是第一个。第二个,在耳朵旁边,三焦经有很多穴道,到底那个穴道是最好的穴道,我是用指头去按它,指头按它的时候,那点特别痛,就是阿是穴,就在那个痛点下针。因为很多穴道都很靠近,它的功能又很雷同。你怎么去分呢?你就出手去压,所以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经络的走向。    头痛也是这样做。和髎像书上写的,牙科病如牙痛、头痛、耳朵流脓。一般来说我们治疗儿科耳朵里面化脓出来是用麝香矾石散的喷剂,我们用麝香、矾石。矾石过去是用白矾,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防腐,麝香一点点就能通利九窍。这两个东西喷到耳朵或鼻子里面,我们可以保持它的干燥,这是外用的。我们用下针的时候,小孩子采单刺,下针时要把嘴巴张开来,不要让它嘴巴闭起来刺进去,否则骨头会把针夹住。    耳门呢?像耳朵耳鸣啦,不管是蝉鸣或各种耳鸣的声音都有,有的像鸟叫,有的像火车开过来的声音,这些都没关系,治症治法是一样的。基本上的大原则是,肾其华在发,开窍在耳朵。所以以强肾为主要的治法。其它临近的穴道,随机对症来取穴。这边汗比较多,一般都是禁灸,硬灸个水泡也不好。

足少阳胆经

     

   在进入胆经之前,我先跟诸位讲个粗浅的概念。胆在中医的观念是属木,中医介绍的时候,都是从阴阳五行慢慢的带你进入中心。木火土金水,这是相生,所谓相生就是正常,相生就是正常的现象。       木是肝胆,火是心和小肠,土就是我们的脾和胃,金是肺和大肠,水是肾和膀胱。所有的肝心脾肺肾五脏就是阴。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,这些是阳。这是阴阳五行配合五脏六腑,也是我们第一个基本概念。现在我们要介绍胆,木到底怎么生生火呢?不是光背木会生火结束了,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。    心脏外面有心包,心包相火。中医的观念里面肝是木。我们下次会介绍到肝脏。粗浅观念是肝藏血,心主血,脾统血。中医认为肝脏是木。所以,你如果说肝脏本身的性像树木一样,即使再脏的水,如人体的大便、排泄物丢到稻田里面或果树旁边,这些植物都会吸收转化,长得很好。这什么意思,就是它可以把浊物排掉,可以吸收转化。因为肝是木,所以它可以转化让人体受用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那心脏是火,肝是木,不断的丢木头给火,火就不断的烧,所以心脏就有热的力量,但是心脏光是热不够的,心脏在跳动、搏动的时候,它会产生一个速度。中医基本上,就是温度、速度、时间、压力是物理医学。中医的观念认为,肝的下方,胆在这边。心和木的关系,当火(小肠)在下面,胆只是一个袋子而已,它不会那么聪明,给你定时定量的排出胆汁。我们的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,变成血,浊物会进入胆,进入胆以后,会进入肠里,这个浊物进入胆时就是进入木,然后加上小肠开始生火,消化力就会更强。可是有个过程你要是知道的话,不管是下针选择穴道,还是开处方选择药物,都会很准。如胆结石或这个胆有问题,都可以一击就中。    我把观念讲给你听,现在有一个香水的瓶子,上面有个可以按的喷头,这喷头会喷香水出来。有一天这个喷头塞住了,就要找人去修理。你找了西医,西医说很简单啊,你把头砍掉,再把它封起来!这个香水瓶就是肝脏,喷头就是胆。你现在堵到啦,那你想想看吧,把头砍掉,再把它封起来。行吗?中医不是这样子,中医是按大力一点嘛,让压力增加,这喷头就喷出来了,对不对?而问题是谁在push那个喷头?就是心脏。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面,所以心脏不断的博动,这动作不断的打到胆,所以胆受到压力时,胆汁出来就绝对不是一直线。胆汁喷出来是一阵阵的。胆汁喷出来的速度,就是心脏的速度,这就是我讲的速度的概念。    那你就知道治胆很简单,只要加强心脏,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,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,同时增加肝的代谢,让它从后面去推它,就结束啦,这就是治疗胆的方法。这就是胆木会生火,因为心火去push胆木,胆汁才会下去。所以阳跟着阳生,阴跟着阴生。所以肝木生心火,胆木生阳火,这是一个观念。

  • 所以肝木生心火,胆木生阳火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胆是一个袋状的东西。我画大一点给你看。肝在这边,胆在这边,胆是一个袋子状连到十二指肠。你如果把胆拿掉,这个上面有个神经通到心包,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。如果你把胆切掉,这总胆管是跟肝连到的,如果切掉以后,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,临床上我看差不多十五年后,很准!开完后十五年后,里面会有个硬块像钢铁一样,非常的硬。在X光片下看,三个内科医师看就会有三个答案。这是肝硬化,肝肿瘤,实际上是肝结石。你把胆拿掉,胆汁在这边累积,就越来越浓稠,到后来就变成结石。所以我们尽量保持原装的最好,不要随便拿掉东西。那好不好治?不难治,我们后面会介绍到治症。

  • 肝结石    有一种很特殊的案例,有一个小孩子来,他妈妈跟我说,我这儿子阅读有问题。我问:“有什么问题?”。回答说:“我儿子会把b看成d”。我就问:“你儿子小的时候,在小babY的时期,吐得很厉害是吗?”妈妈说“对!”。因为你吐的很严重,胃一直在恶心,结果就把胆囊袋吐得反过去了。吐过去一反以后,视物就反过来了。所以你看《针灸大成》上说视物倒之,不是说是真的反的,是左右反。

  • 视物左右反 把b看成d    如果,你没有这个观念,怎么查都没有毛病,其实就是胆囊倒过来了。但中医很早就知道。视物会看反的原因,因小时候每天都吐,吐到不行了,胆囊都翻过来了。胆为清净之腑、中正之官,视物倒之,道理就是这样。没有临床经验的人,倒过来就倒过来。我看过好几个。我一讲妈妈就吓一跳,说一你怎么知道是这样(意指小BABy吐),我就说“我就在旁边看妳,一直在监视着他,等妳来找我”。

   临床上,胆病呕吐,口苦,嘴巴苦。因为在阳木在生火,烧完以后,烧焦以后都是苦味。口苦呕吐都是胆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瞳子髎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胆经的第一个穴道就是瞳子髎。在眼珠的后方,从太阳这边下来。现在有概念了!我们中医跟西医什么都要争一下。在看眼科的时候,这是鼻子,我是故意这样子画,让你看清楚这是左眼。眼的内眦第一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。所以,当你看到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边,这是太阳经的经热,如果从眼角这过来是胆经的问题。如果是从眼下方,白翳往上生,你就知道这是阳明胃经的湿热,是胃热造成的。若从上面下来的呢?一般来说还是胆,因为胆经从上面到阳白穴,阳白穴,最靠近这个地方。所以,我们治疗眼生翳的时候,是看它从那长过来的,再看从那个经络去治它。有很多的经络,像足太阳膀胱经、足阳明胃经、足少阳胆经,上面都有很多的穴道可以治疗内翳 。那到底是什么经络,就看它从哪过来的。这样你就会分清楚了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瞳子髎这个穴道又称为太阳穴,就是眼角后方有个骨头,骨头复方有个凹洞就是太阳穴。太阳穴下针,如果是只扎太阳的话,扎很浅的,用一寸扎半寸就到了。差不多五分就到了,不要扎很深,扎到脑里面去了。可以下针,临床最多是放血,像眼睛发炎、红肿、角膜炎。我们会在太阳穴放血。那下针的时候,最常用的就是偏头痛。很多人偏头痛就是在这部位痛,所以你要知道穴道的位置,你才知道是什么病。病人说头痛,但头痛有分很多地方痛啊,痛这个你要知道是胆经。我们有个很有名治疗偏头痛的治法就是从太阳透率谷。后面会介绍,教率谷的时候会教你们怎么透,实务上我会demo给你看。这个穴道我们很少灸。因为是脸面嘛,灸了长水泡不好。若灸个疤会黑黑的很难看,人家好不容易不要有疤,你还去制造个疤给她。这是第一个穴道。你看里面的眼科治症(卷八第五十九页)有翳膜的时候,这翳膜一定是由外往内生,我们才会去扎太阳。由内往外的时候我们扎睛明嘛。由下往上的时候,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通通可以用。

  • 放血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

听会穴与上关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瞳子髎以后,到耳朵骨缝最下端的听会。耳门、听宫、听会都是张口取穴。这三个穴道下针,方向是直直的进去,都不捻针,而是用上下插提法。治疗耳鸣的时候呢?你可以问他“你耳鸣怎么来的?”答说,从小时候有天晚上睡觉,早上起来就有耳鸣,我们知道这是身体上的。有一种耳鸣是外来的,比如说他去潜水,结果他浮上来比较快,因压力不适应,就造成耳鸣。那你就再叫他再带着同样的泳装,同样的装备,再回来到原来的地方,再潜下去。这次上来的时候,你慢慢、慢慢的上来,就不会了。在美国很多玩热门音乐的,尤其是鼓手,因乐器很大声,而造成耳鸣。就跟他说,你这样子,回到原来的地方,把声音开很大声,开到同样的音量,你一边打,一边叫一个人帮你,慢慢慢慢把声音调小,然后慢慢、慢慢离开这个原位,结果一次就好了,我针还没下,所以人体很精妙。如果你太太是河东狮吼,一叫,结果你的耳朵聋掉了,这就很难治了。因为要叫她把叫的声音慢慢慢慢放低,但她是因生气才叫很大声,现在一时叫不出来啦。如果你又让她很生气,当她很气时,她又没办法把声音慢慢变小,所以一直治不好。潜水、音乐都很好治,就是人叫很难治,我也有碰到过。耳朵叫个不停。尤其潜水耳鸣,叫他潜回原来的地方,然后慢慢慢慢起来,让压力慢慢慢轻,这样耳鸣就去掉了。那身体里虚的耳鸣,我们同时在经络上取穴,辅助它,让它慢慢的回复。

  • 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    再来是上关,我们又叫它客主人,客主人又叫上关。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。记不记得在讲胃经的时候,头维、下关、颊车,在这前面有一个高骨,这高骨下的凹洞,就是下关,跨过这个骨头的凹谷就是上关。    它另外的名称就叫客主人。这个穴道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。下针不要太深针,以前是禁针,因为下面有个动脉,现在可以下针,因为现在针很细,以前针比较粗。这是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。你说“旁边那么多穴道,我到底要选哪个?”没有关系,拿手指头去按,这个最痛,就是阿是的精神在这里。而不是像现在的人乱搞,肩膀痛扎肩膀,就在阿是那边扎。我们也有阿是穴,但我们取穴是当穴性雷同的时候,你以最痛的点来治疗,这是选择下针的原则。

颔厌穴与率谷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再来看这个图,记不记得穴道在哪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经络的走向,因为这些穴道用的不多。临床上都是放血。从上关上来一直到颔厌。那颔厌怎么找呢,就是在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,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。在耳朵旁边一圈的,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,再外面这一圈,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。所以正面看的时侯,头正中央是督脉,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,再开一寸半,这一侧通通是胆经。要连到三焦经的时候,就在耳朵后面,这观念要有。    这是颔厌,这个穴道就是曲鬓。曲鬓跟耳朵很接近,在这上面有个动脉,在发际这边有个动脉,这两个穴道找到以后,把它分成三等份,上面是悬颅,第二个是悬厘,那治症的时候,都是治疗头痛。越靠近耳朵,就越能治疗耳朵。越靠近上方,就越能治疗偏头痛。你要扎,你可以在上面找压痛点下针。你只要摸到动脉,一般穴道都有脉在那边,不然就是骨缝中间。若有个凹缝,你就下到那个缝中间。遇到血管的时候,不要扎到血管上,用指甲把血管切开再下针。治症都差不多,最常见的偏头痛在这个地方。    从耳尖,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,如果说我们是从耳尖上去是一寸半。如果耳朵不算,从耳朵旁边跟头连到的这个交接的点这边,再往上就是两寸。那如果是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。这个穴道是率谷。    我们针灸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的。头痛的时候,我们很有名的针法是太阳透率谷。就是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去。怎么透呢?针先扎到瞳子髎,捻捻针,用三寸针,扎到瞳子髎捻一捻,再把针提起来,不要拔出来,提到皮层,然后手摸到率谷,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,非常好找,这有个骨缝。你把针倒过来以后,把皮拉起来,一点一点的透过去。如果你透对了,透到瞳子髎时,头痛就都没了。你如果觉得这透法很痛,我告诉你,那个人在头痛的时候,根本感觉不到你透的痛。你不会在这个人没有头痛时,也透过去啊。当这个头痛已经很痛时,病人根本没感觉,透完后,每次病人都是这样子,叹一口气,就睡着了。因为他已痛了一个晚上,没有办法睡觉啊!我针一下去,就躺下去睡着了。因为整个晚上不能睡觉,太累了!

  • 太阳透率谷。就是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去。    我在美国临床上发现一个很好笑的事。中国人以为懂一些当归、人参,就觉得“我怎么会不懂中药”,或我就是不相信中医。老外则是被西医荼毒到现在,非常了解西医,所以恨透了西药,以前是没有选择,现在是有选择了。他们很了解止痛药的副作用。就宁可来找我透,也不吃西药。    当然你透这个针的时候,你要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,会有麻醉效果。因为我们讲过“面口合谷收”。我会DEMO给你们看。如果说是你的敌人,针下去很痛,你皮层拉起来,非常好穿。你不要针剌出来了,否则就很奇怪啦。反正病人看不到,想办法再塞回去,装做没事,不要讲就好了。记得透过去时要把皮肤拉起来一点。效果就非常好。我到现在为止,治头痛还没有一个没治好的。有一个病人头痛二十五年,他吃西药一天要吃二十二颗,先吃了止痛药,因为止痛药会伤肝,所以另外一颗药要预防它伤肝,但吃预防伤肝的药后又会伤肾,它就要去吃预防伤肾的药,而预防伤肾的药又会伤到心脏,它又要吃保护心脏的药。所以,加起来一天要二十二颗。最后是西医叫他停药,不然肝肾都完蛋了。    他就来找我啊!痛有时机,要掌握时机,圣人都会掌握时机,从古到今我们都按时机走。早上来时他不痛,我叫他回家,痛的时候再来。当天下午他就跑来了。抱着头进来,我叫他躺下来,合谷下一针,再太阳透率谷。一透下去,当场痛就止掉了。在发病时,就是下针的最好的时机。    扎完回家后,然后叫他下次痛再来。隔三天痛又来了,跑进来时他很开心说,我现在的痛已经只剩百分之二十,百分之八十己不痛了。现在痛又来了,再下第二次。从1996年11月到现在,没有再痛过,就透两次而已。他很后悔吃了二十五年的止痛药。你用得好的话,效果非常的好,这就是中医。如果说,没有针在旁边,你用手按,沿着太阳透率谷,那也聊胜于无嘛。尤其是你帮你太太按,你太太会很开心,觉得先生很关心我。但扎针时,找别人帮你太太透,相信我。

  • 下针讲究时机

完骨、本神与阳白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率谷再过来是完骨,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,在大筋的后方。我看过一个病人,他说“很奇怪,我颈痛还回转”。因为我知道胆经,但他不知道胆经却说会回转。这时我们会觉得我们老祖宗怎么那么聪明。因为病人很精准的告诉我,痛到这边后会回转,绕着骨头,大概离这骨头五分还没有到一寸的地方,就是胆经下来到结尾的地方,然后再往回走一路上去。从这上来先不要提,从这一路倒过来就是阳白穴。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,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。阳白常常下针。阳白穴的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,从阳白刺进去,刺到眉毛的中间,这我们叫做阳白透鱼腰。因为眉毛像条鱼一样,所以叫阳白透鱼腰。阳白透鱼腰是治疗眼睛近视,视物不明,或是眼睛痛,或有内障都可以在这治。所以,胆经通到鱼腰,所以你的内障若从上面下来,就还是在胆经上面来治。有的病人,他就是阳白痛。问它头痛在哪?一看就在阳白上。那你就知道病在胆了。我们待会会介绍到子母补泻,在子穴上或母穴上,一样可以治疗头痛。

  • 阳白透鱼腰 治疗眼痛   

本神穴

在阳白穴之前是本神。从攒竹上来到骨头,攒竹穴在这边,头在这边,眉毛从这上来。往右边转到神庭穴的时候,这一段前面是膀胱经,到这边的时候就分开来。这边是一寸,再过来约五分的距离是胆经的头临泣。足阳明胃经并没有到后面,通通在脸的前面。所以面脸的问题,都是胃经在管。所以只要痛到后面,你就把胃经删掉,因胃经只到这边。所以,在辨证的时候,如果你经络很熟,一听就知道病人是怎么回事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头临泣、目窗穴与风池穴

   头临泣再跨过来一寸,就是本神。平常我扎头临泣的时候怎么扎,病人躺着面朝上,我这样从上面看病人的眼睛,鼻子在这,假设病人的头在这边,鼻子在这边,眼在这边,嘴巴在这边,他是面朝上,我看他眼珠一条线,在心里画一条线,从这到发际一寸半的地方,一摸就有一个骨缝。那就是头临泣。头临泣和目窗,尤其是治风泪,风一吹就流泪,这种症状很多。这两个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,在近取穴的时候是不分虚实的,通通可以用。从头临泣直直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,目窗再往后一寸半,沿着下来就是正营,再过来是承灵,再过来是脑空,再过来就是风池。从这头中间,后面大部分是治疗头痛、头昏、眩的穴道。前面是治眼科的穴,因为胆经有络到上面,络到眼睛的上方。胆经在这个地方比较复杂一点。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经络的走向。胃经只到头维,最上面是督脉,再过来膀胱经,再来是胆经,再过来是三焦经,都在这边。那临床的治症呢?你可以看一下书。我们用到最多的穴道是风池穴。风池穴,首先先讲下针的手法,这是大筋和脑后骨,从这大筋和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,就是我们的风池。这后面两个大筋的中间就是风府穴,对不对?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我们以度骨法为准,骨头在这,这是大筋,有一条大筋在这。在两条大筋的中间是风府。一般风池穴,就下在这凹下去的地方。风池穴这个地方,下针手法很重要。就在颈边,扎到动脉里面很危险。实际上,我们下针时,先让病人趴倒,头摆正,我们再下风池。我们风池下针的时候,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,另一个手按风池,假想一条线。下右边风池,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,下左风池的时候,是对右边的颧髎。顺这个方向下过去,血管就不会踫到,这是前人的经验。你们要学到啊!这个我们传下来的。风池、风府、膀胱经的风门穴,第一椎陶道外开一寸半是风门穴。这些穴道都是风、风、风,就是我们受风的地方。所以一受到风寒,就项强,就会后面颈子强硬,因为这是风进入的地方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我们治疗鼻窦炎 、鼻子不通时,风池穴很好用。你下得很好的话,针一下去,鼻子就通了。而且下的时候很好玩,你下左边的风池,右边的鼻孔就通了,你下右边,左边的鼻孔就通了。    风池穴和风府、风门,除了下针以外,我们可拔火罐。项强的时候在这拔火罐,过去还有刮痧,先用米酒在膀胱经上面洒上去,再用汤匙在上面刮,刮红红的一条,这都是过去一些祖传的手法,来解除脖子强硬的病痛。可以用没有关系,但不要太用力,不要刮到皮肤都破掉了。太过就不好了。

肩井穴(解血瘀胸中)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再来我们介绍肩井穴,肩井穴非常好找,就正在肩膀上方,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,你按下去,在两片肌肉的中间。过去武术家重击肩井穴会把人打昏。针灸家可以下针,不要下太深,下太深的话会使病人昏迷。这是下巴,这个是颈项,下来到肩膀以后,在这个骨头跟这中间地方的最高点,就是肩井穴。针肩井穴时,不能深针,深针的结果非常凶,下针要下得很浅。平常是用一寸的针,针下去五分,因为肩井穴这个穴道很浅,但力量非常的强。你针肩井穴,引到气以后,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。比如说,扎左肩井再配合右边的足三里下针。因为扎到肩井,胸部的气会很强,如果没有扎足三里的话,气会闷在胸腔里面,病人会晕倒。同样的,我们扎右肩井就要扎左边的足三里。临床上,这样做是干嘛?就是你骑马掉下来或被马踢到,造成血胸,胸腔里面有瘀血 ,可活血化瘀。针下去以后,病人大便是黑便。所以,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、撞伤,跌打损伤的时候,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。    但针不要下太深。当病人肩项强硬、脖子酸,有很多人后脑、后项这边酸,我们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,后溪主督脉嘛!申脉是在膀胱经上面,同时也主阳蹻。所以后溪跟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,所有肩项病的症通通可以治疗。在外踝裸下五分是申脉穴。我们平常用在治疗昼发癫痫 ,白天发癫痫,这时候是用灸的。后溪管督脉、申脉管阳蹻脉,针了后溪、申脉以后,痛就去了一大半。若还有一点,这时候我们就下肩井。下了肩井以后,再下足三里、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去不掉的。这是非常好的穴道可治疗肩项强痛 。伤科的话会用得到肩井,大家知道了脑震荡,脑部受到伤害的时候,我们在然谷放血对不对?胸腔受到铁打损伤、踢伤、家暴打伤,就用肩井穴。你们一定要会下,有时救人是一瞬间。因为胸腔有瘀血的时候,会喘不过气来。就在肩井下针,再下足三里,气就回来了。但绝对不要深针,因为扎太深会扎到肺,会把肺刺穿。本来呼吸短促已经有内出血了,你不要再雪上加霜。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,下肩井会落胎,因为肩井穴气非常的强,对胎儿不好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脑部受到伤害的时候,我们在然谷放血

  • 胸腔受到铁打损伤、踢伤、家暴打伤,就用肩井穴

渊液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从肩井穴下来以后,直接环绕一直下来,就到了手的下方,在极泉正下方三寸的渊液。渊液是属于胆经的穴道,一般来说我们不在这里灸,多汗的地方,我们都不灸,灸的话不容易收口,且容易化脓。因为以前消毒的观念通常不是很好,且容易化脓。

辄筋穴

再来就是辄筋穴。辄筋这个穴道,在你们的书上,这个版本说是胆的募穴,其实不对,胆的募穴是日月穴。日月才是胆的募穴,辄筋并不是胆募。辄筋是在渊液往前一寸,一般来说是近取穴,治吐酸、呕吐 。实际在临床上很少下针,也很少灸。但是你要知道病人从腋下,极泉下三寸这个地方痛,你就知道是胆经,再下三寸就是大包。这样你就知道经络是怎么走的。

9、日月穴与京门穴(腰酸、耳鸣)

   再来是日月,这个日月穴才是胆经的募穴,胆募日月。期门穴还没教到,在这边简单告诉你,非常简单。从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,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叫巨阙。巨阙是心脏的募穴,心募巨阙,对不对?从巨阙旁开四寸,到两个肋骨中间,这个穴道叫期门穴。期门穴是肝的募暮穴。跟着期门往下一寸,跳过一个肋间,在骨头上没有穴道的,一定在两个骨头中间。所以期门穴往下走到了肋间,这个穴道叫日月。日月穴是胆的募穴。以后我们会介绍俞募治疗法,募是开门、开口的地方,俞就是运输嘛。所以说。如果胆汁不通、胆结石 ,我们可以扎背后的胆俞,扎正面的日月。正面的日月、背后胆俞。俞就是输通,那这个募是开门嘛,门打开,开门以后让它输通,就是俞募治疗了。下针的针剌方向,都是从这往那边刺,一定是找两个肋骨中间才有穴道,在肋骨上没有穴道。当你遇到一个胖子,你摸不到肋骨。也要想办法摸到,不然你不能确定嘛。我的意思是,你硬要下日月的话,当然你也不一定要下期门、日月,我们有很多代用穴。但你要下时,就一定要摸到。这是大原则,你一定要记住在两骨之间。

  • 俞募治疗 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

京门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再来是京门穴。京门穴是肾的募穴。肾的募穴是京门穴。京门穴怎么找?你手肘靠着肋骨,胸肋骨最下面的那个点。也正好是平我们的手肘尖,这个穴道叫章门穴。我们还没介绍章门,在肝经上面。从章门穴,也就是肋骨最下端,往后摸,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。正在这肋骨头上面,就是京门穴。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,所以治肾脏虚症 或实症的时候,用俞募治疗并无所谓虚实。肾结石、肾脏癌、肾阳虚、阴虚,耳鸣,都没有关系。我们扎肾俞以后,再扎京门,这就是俞募治疗。针直接下进去,因为你扎进去会扎到骨头,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就到了,这是京门穴。京门穴常常配合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骨的命门,在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就是肾俞。京门穴跟肾俞,我每次扎针都会一起使用。这是俞募治疗法。用得很多,像耳鸣、腰酸、肾脏等问题或水肿,我们都可以用。最常用在腰酸 及耳鸣 。

  • 京门穴是肾的募穴。

带脉、五枢与维道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接着下来我们看。我们奇经有一条叫带脉,就是带脉、五枢、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。在十二经络介绍完后,我们会专门讲奇经八脉,最后就是带脉。治症就是女子带下、白带、赤白带,还有包括带脉的痛。带脉它像皮带一样,环腰一圈。怎么找这些穴道呢?手肘弯到肋骨底边,这是章门穴。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,找两个肌肉中间,找到肌肉缝。这个穴道就称之为带脉。因为穴道一定在两个肌肉中间,或两个骨或两个筋中间,不会在骨头上、筋上或肌肉上。带脉再过来是五枢、维道。五枢穴要从水道穴找。这是任脉的关元,关元外开二寸就是水道,水道在足阳明胃经上。从水道再走五寸半,从这横过来,这个穴道就是五枢穴。关元下一寸是任脉的中极穴。从中极穴外开八寸的距离就是维道穴。这三个穴道,带脉、五枢、维道,是属于人的带脉。带脉的症状,病人会陈述,下半身好像泡在水里面。你今天可以洗澡放冷水,让屁股坐下去,坐到腰部,这种感覚就是带脉的症状。下半身好像坐在冷水里,有时还会听到水声,这就是带脉病。

  • 带脉有三个穴道就是 带脉、五枢、维道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现在诸位知道了,如果有个人说“我腰痛!”,因病人不知道经络啊,只说“我腰痛”,就问“怎么痛的?”说,我是背两边上下痛,你就知道在膀胱经上。如果是中间,就知道是督脉痛。如果他说在腰上,环腰一圈,就是带脉痛。你知道是带脉病,我们就治带脉,在膀胱经我们就治膀胱经。所以腰痛没有不能治的。从这里面,诸位要有个观念。中医认为,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我们的膀胱经。西方医学认为,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、尾椎盘凸出会压到神经,引起坐骨神经痛。诸位想想看,我们的膀胱经从头一直到脚,就是西医的坐骨神经痛。这个椎间盘凸出是长骨头啊,这是西医说的。而我管你什么椎间盘凸出 ,我们只要下针膀胱经的委中,他的痛就去掉了。所以即使它凸出,你都不要动它,他不会痛的。西医他们找不到原因,就说椎间盘突出造成坐骨神经痛。很多人开完刀了以后。有的下半身麻痹。有人瘫痪掉了。最重要的是脊椎不要给人家动手术。就算刚好穿过第十四椎,经过带脉,是横的,那痛是横的。也不会往下痛。所以如果坐骨神经痛,你按经络来取穴就好。不要相信西医椎间盘凸出的说法,你下拿次个X光片,去试试看那外科。西医说你脊椎压到,照完片子以后,西医还是问:“你哪里痛?”你说:“你片子都照了。你指给我看,哪里痛啊”。他就讲不出来,然后开始生气了。如果你说你哪里痛了,他就会跟你说:“你看你这边凸出压到神经”。那如果你不讲呢。他当场跟你翻脸。所以你觉得人生乏味,你就去开啊。我不晓得看过多少,包括西医本身,开完刀以后。变成没有工作能力。从此四十几岁开始拿养老金,因为不能动啊,一动就痛。所以千万不要去动它。所以,他们的椎间盘凸出造成坐骨神经痛的说法,在中医的经络学来说是不成立的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华陀夹脊(足三里十临泣穴)

   我们有一条经是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,这有个特别的名称,叫华陀夹脊。    有个病人来陈述:“我背痛!”,问:“在哪?”你一看觉得奇怪,既不是在督脉,也不是在膀胱经,而是在督脉跟膀胱经的中间。再仔细问他,发现是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,不在脊椎骨上面。这一条经我们叫华陀夹脊。

  • 华陀夹脊    那华陀夹脊也是治腰痛的一种。那古书上,没有写怎么治这个痛。只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,足三里加上临泣。待会会介绍到胆经临泣。胆经的本穴临泣加足三里同时一起用的时候,专治华陀夹脊。这怎么来的呢?过去我师兄在打坐,他气功很强,我就拿他当实验品啊,每次针一下去,他会告诉我说这气是怎么走的。有一天呢,正好扎到这个穴道,他不懂经络。他说:“今天很奇怪,这个气会沿着督脉旁边走”。这种我也碰到了。所以从此找到这个答案,华陀夹脊是书上没有,这是我们练气功的人感受到的,是我的铜人感受到的。这是送给大家的,把它传出去,以前失落掉了,我们在无意之间又找回来。所以你看书上带脉五枢维道,这下来都是足少阳、带脉二脉之会。

  • 足三里加上临泣 治华陀夹脊痛

居髎穴与环跳穴(骨之始)

   再来是居髎穴。居髎穴从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,很难找。没关系,你直下下来以后,摸到了肌肉中间。不然就是在肌肉跟骨头中间,因为有的人比较瘦,所以可以看到在肌肉跟骨头中间,这居髎,知道就好了,下针机会不多。但要知道这里痛,它是属于胆经的。从居髎过来就到了环跳穴。我们下针针环跳的时候怎么针?要病人腿弯起来。摆这个姿势。一弯起来以后,你摸从整个大腿骨,摸到骨头的尽端,比如骨头到这边,手碰到这个骨头。一般我们的手法是握拳,下去以后,对着这个骨头,大拇指指尖到处是穴。这是环跳穴。那你说:“老师我比较皮,会移动嘛!”那到底是哪一个?没有关系,如果你不能肯定的时候,你就用手指头一点,点到后它会非常痛,针直下进去,环跳穴下针的时候,一般是不留针。因为腿这样弯到,我们针直接扎进去。三呼三吸,什么叫三呼三吸,针下进去以后。我们用三寸针。这个针一下去,要扎到骨头旁边到关节处,感觉针碰到关节,腿一定要弯起来才有环跳。这个针是从皮肤表面扎到三寸。有时老外的屁股比较大,有时还要把肌肉压下去才扎得到,不然扎不到。扎到以后,一般的手法,是左右捻一捻,引到气,病人很酸,叫他吸气,吸的时候针拔起来,他一边吸你一边拔,不用整个拔,拔到皮肤表面,还有针在里面,然后叫他吐气,吐气时不要动针,等他吐完,再把针慢慢推到穴道的地方。然后再吸,他一边吸你再一边拔,这时候气就会进入环跳,然后叫他吐气,吐气时针不要动,吐完再把针推回去,连续做三下,这叫做呼吸补泻。那详细的手法,我们会到针刺手法的时候,再跟诸位说。这是呼吸补泻法,一般我们在针环跳的时候,像我刚刚的手法就是补的手法。因为环跳大部分是用补的。

  • 环跳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呼吸补泻法    中医的观念里面,认为环跳是骨之始,骨头开始成长的地方。所以骨头开始生病的时候,一定是从环跳开始有痛。因为它是刚开始的地方。从环跳到脚趾头或手指头的末梢。我们新的骨细胞是每一个人每二年换一套全新的骨骼。初始的地方是在环跳,终点是在手指头边跟脚趾头边。这个代谢的速度,是不断不断的在更新的。所以,中医知道骨的开始和结束。所以,一开始骨头有问题的时候,就在这个地方。所以当病人告诉你环跳痛的时候,你不可以只想它是单纯的经络痛,他可能有骨癌,骨癌也是从这开始,也可能骨头有损伤,骨头有可能被破坏。一般来说,如果你下针,像我们扎一次针,他的痛就去掉了,那只是单纯的神经痛。若你扎了一次、二次痛还在那边,这骨髓可能有病了。最刚开始生病的时候,就是在环跳。你如果遇到病人穿两条牛仔裤,像穿个盔甲一样,环跳痛下针很麻烦,你可以下对侧的肩髃,肩髃刚好是上肢的末端,环跳刚好是下肢的末端,所以肩髃对环跳。肩髃痛就扎对侧的环跳。但是如果是骨癌,或骨有病,或其它的问题时,这痛去不掉。同样的,你可以依这个来做诊断,我们知道骨头有病了。当你把他治到环跳不痛了,就代表骨病治好了,对不对。    环跳是中风非常有名的穴道。半身不遂 可以在环跳下针。

  • 环跳是骨之始

风市穴(中风瘫痪大穴)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在大腿外侧,从膝盖交接的缝这里直上七寸,这个穴道我们称之为风市穴。风市穴是治疗中风、瘫痪的大穴。    过去我们找穴的方法是叫病人立正手一贴,中指尖到处是穴道。你如按古书《三国志》刘备的手,一扎就扎到阳陵泉上了。每个人的手长不一样。指尖到处是穴,过去有这种找法。我们是用膝盖外侧上七寸就是风市穴。    风市、环跳都是中风 的大穴,脚、膝盖麻木不仁,都可以下针。下风市的时候采用深针,因为它肉多。你从两个肌肉缝下去的时候,都是用三寸针,下去要碰到骨头才有效果。任何的病人中风,我们都会用到风市穴。膝盖没有力是没有什么虚实的。膝盖没有力,我们在风市跟阴市下针。与足阳明胃经的阴市合并使用。病人坐下去站不起来,膝盖没有力,我们就将风市、阴市合并使用。

中渎穴

如果说,从风市下二寸是中渎穴。中渎穴是少阳的一个别络。治症是增加风市的效果。中渎可以治的病,风市通通可以治。风市能治的病,中渎不见得能治。它是一个加强风市效果的一个穴道。

 

阳关穴、阳陵泉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再来是阳关。我现在讲的这两个膝盖缝头。就是阳关穴。在膝关节弯曲的中间这边。阳关穴很浅,因为下面是骨头,你用一寸针扎下去就酸了。是近取穴,对风湿闗节炎效果都很好。近取穴包括痛风、红肿都可以治。膝下面这边有两条骨头,如果你把这两个骨头画一条线,心里面想把它对到一个三角形,这个三角形的交接点称为阳陵泉。按照《难经》来说,筋会阳陵。全身的筋,由阳陵泉来管。这是一个大穴,也是中风的大穴。我们在前面介绍到过,任何膝盖痛,我们有膝五针。五个穴道,实际上用四针。找到阳陵泉以后,针下去一定在两个肌肉的中间,这样可以一路透到阴陵泉。阳陵泉透阴陵泉对治膝盖风湿非常好。临床上,阳陵扎一针。阴陵扎一针,跟阳陵泉透阴陵泉效果不一样。扎膝五针,跟五个穴道用四针,或五个穴道下五针效果是不一样的。阳陵泉透阴陵泉效果是最好的。所以抽筋,所有筋的病,通通可以阳陵泉下针。像膝盖不得屈伸啊,脚抽筋 。通通可以下阳陵泉。

  • 筋会阳陵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阳陵泉透阴陵泉对治膝盖风湿非常好。

奇穴:胆石点

   从阳陵泉正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,有个奇穴,这个穴道有个特殊的名称,叫胆石点。胆结石 的人,在阳陵泉下一寸一定可以找到压痛点。也是在两个肌肉的中间找压痛点,找到压痛点时,他会说:“很痛很痛!”意思是叫你下针。所以治疗胆结石,去胆结石的痛,你一下针痛就去掉了。诸位现在学到,肾结石点在交信和太溪的中间,胆结石是在这里。不要用错了哦!否则,人家肾结石,结果你在胆结石点摸半天,都没有痛,那胆结石在肾结石点摸了半天,也没有痛。同样的找到压痛点,你一压病人非常痛,就代表确定了,肯定告诉你是胆结石。这时你下针,从痛治到不痛,这胆结石就排出来。你看,有很多奇穴来辅助我们治症,像阑尾穴,可确定病人是不是盲肠炎。所以,我们诊断很简单,病人说我今天来做全身检查,不必了,全小腿检查就够了。怎么可以抱别人大腿呢?我们是抱人家的小腿。你在治疗胆结石,你就不要用三寸针透过去,因为另一边没有穴道。阳陵泉才要透,你一寸半下进去就好。当然你可以配合胆募日月、背后的胆俞。非常好用的经外奇穴我都会讲到,可帮助你们临床上的治症。

  • 胆石点 胆结石   

阳交穴至外丘穴(治犬咬伤)

   再来是阳交。阳交跟外丘这两个穴道很妙。如果我们把脚延伸下来,从外踝裸直上七寸,这个穴道我们称之为外丘穴。从外丘往后一寸,就是阳交穴。然后阳交穴再会到阳陵泉。上去走到膝关,到中渎、风市穴,这是胆经的经络的走向。那我为什么说很好玩。有病人来找你看病,病人说我左脚痛,而且这痛很奇怪,这个痛会转个弯再上去。这个病人陈述的就是胆经的位置。老外这一辈子也不晓得什么叫针灸,但他在陈述那个痛的时候,却十足地证明我们老祖宗是对的。这老外从来没有学过针灸,竟然知道胆经这样走。我们手上三阳络的地方会转个弯,脚上外丘的地方到阳交也会转个弯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阳交是阳维脉的郄穴。阳维脉的郄穴,就是阳交穴。像发狂奔走、抽筋、脚痛,这些通通可以,无所谓虚实。有个有名的治症是这样子,对于穴道要知道它的穴性。书上说外丘穴,猘犬咬伤 ,就是被疯狗咬到。那种很大的狗、很凶恶的狗。那种狗到处咬东西,牙齿很脏,狗的牙齿是圆形的,咬到不容易收口,毒还会进去。那为什么要用外丘,因为这个狗咬到大部分在外丘这边,一口咬到腿上面,对不对。我们怎么治疗?比如说你看到病人来,疯狗的齿痕在这边,就在齿痕上放艾绒,用隔姜灸,先把生姜切片打洞,放到咬伤的地方,千万不要用错了。隔着生姜来灸它。艾本身是纯阳的,是解毒的。所以,蛇咬伤跟狗咬伤都一样的处理方式。黑蜘蛛咬伤,也都是一样的处理。不管什么毒,它就能分解它的毒。灸完被咬伤的地方,同时要灸外丘,非常好用。所以书上写疯狗咬伤,那你也不能只记得病人是狗咬伤,那猫咬伤怎么办,那天把你太太惹毛了,太太狠狠的咬你一口,你也一样要在那灸啊!一样的意思嘛,这要活用。外丘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络穴,中渎是别络。主要的络,络到胆,胆跟肝经表里,络到肝经的地方就是外丘。因为它是络穴,肝又是解毒的,你一灸外丘穴。人体解毒的力量就会加强。无所谓虚实寒热。你看书上,现在的书上打错,外丘这边写“速以三姓人可灸”,这是打字打错了。什么叫三个不同姓的人来灸,这是灸三壮的意思,原文是“速以三壮可灸”。

  • 外丘 治狗咬伤

  • 艾本身是纯阳的,是解毒的。

光明穴 悬钟

   光明穴是足少阳的络,别走厥阴。胆经是个很大的经脉,很多穴都络出去。光明穴也是络穴,我们用光明穴,络厥阴。大部分是用在眼科的治症。所以,治眼科像眼旁的瞳子髎、丝竹空,攒竹、睛明、承泣,四白,养老,现在又来一个足少阳胆经的光明穴可用。光明穴是外踝裸上五寸。从这上五寸的地方,就是光明穴。顾名思义,眼睛大放光明的意思。下针用直下。下光明穴时,你们压到里面一个胫骨,一般来说是下在胫骨的这侧,而不是在胫骨上面,也不是在胫骨这侧,这是属于胆经。在胫骨后倒是膀胱经,靠近最前面的那个骨头是胃经。由于它是络穴,虚症实症都可以下针。   

阳辅穴

再来,从外踝上四寸为阳辅。阳辅穴是胆经的经穴。胆是阳木,胆经对应着井荣俞原经合。阳辅穴是经穴。因为是阳木它的属性是金水木火土,原穴跳过去,金水木火土。胆经是木,它的经穴是火,所以阳辅穴是胆经的子穴。胆家的实症在这下针。前面所说的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,阳辅穴是胆经的经穴,也就是子穴。如果病人来找你说,我这个偏头痛,痛三天,是实症,就在对侧的阳辅下针。你现在知道,经络是由上往下走的。我们下阳辅穴时是逆的下针,迎着经络的走向下针。所以,你要在阳辅穴下半寸针刺进去,才会扎到阳辅穴。所谓的实症,实则泻其子,胆家的实症,通通在这治疗。这是我们常用的大穴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

悬钟穴

外踝裸上三寸,我们叫悬钟。它另外一个名称叫绝骨穴。绝骨也叫悬钟穴。绝骨穴,按照《难经》:髓会绝骨。骨髓的髓,髓生病的时候,在绝骨穴上治疗。绝骨穴怎么找?过去我们手按到外踝,顺着外踝沿着骨头一路上往上推,推到上不去而陷下去的地方,那个陷下去的地方就是绝骨。所以说,三寸是一个形,有的人这骨头很高,有的很短。我们是以度骨法,就是按照骨来度量它。

  • 髓会绝骨    从外踝摸到绝骨穴,如果你绝骨穴很高,就表示你很聪明。你绝骨穴很短,就是笨啊,若你绝骨穴只有二寸,那你天纪就不用上了。面试时我要摸摸绝骨穴,很高的再来。一般标准,是二寸,但有人的很高,有的很短。所以可以看他的脑容量,越高的脑容量就越大,因为髓会绝骨,脑为髓之海。以后《黄帝内经》会介绍得更深,你们先不要问。如果髓之海突然多个东西,那就是脑瘤。你先知道这里,深入的我们《黄帝内经》会讲很多。基本上,在这你要学到髓会绝骨。

  • 所以可以看他的脑容量,越高的脑容量就越大,因为髓会绝骨,脑为髓之海。

八会穴介绍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骨会大杼,筋会阳陵,阳陵泉是胆经的穴道,大杼穴是膀胱经上,在陶道外开一寸半。血会膈俞,在第七椎外开。气会膻中,脉会太渊,脏会章门,章门穴在肝经上面。腑会中脘,这是我们的八会穴。剩下一个脏会章门还没讲到。这是髓会绝骨,所以骨髓生病绝骨穴会有压痛点。绝骨穴也是治疗中风 的大穴。所以,中风的时候,我们在腿上下风市,阳陵泉,绝骨。中风中脏时,所谓中脏,最深的叫脏。如果中络就会肌肤不仁,因只在肌肤表面,你针就下得比较浅。那不能讲话就是中脏,那你就下到骨边。一个穴道一个穴道的用三寸针,扎风市、阳陵泉透阴陵泉,绝骨穴,对面是三阴交,由绝骨透到三阴交去。若小腿比较短,用三寸针会穿过去,你刺到对面皮肤表面,就不要穿刺出来,可以碰到就好了。这样透针才有效。所以任何骨髓有问题通通可以下针。筋骨的问题,统统可以在绝骨穴上下针。绝骨穴又名悬钟穴。

丘墟穴至足窍阴穴

   再下来是丘墟穴,脚的胫骨到底下,快到脚掌骨上面的时候是弯的,在这个交接的缝里,就是丘墟穴。我们很有名的脚踝裸扭伤治疗是由商丘透丘墟。一不小心脚扭伤,我们就可以用商丘透丘墟。商丘是脾经的子穴,透到这里的丘墟。透这个穴有个技巧,你现在摸绑鞋带的地方,在这有两条大筋,像从商丘穴经这两条筋的下方穿过去,从商丘穿刺到另一边的丘墟,用一寸半针就够了,专治脚扭伤。   

  • 商丘透丘墟,专治脚扭伤。

丘墟穴是胆经的原穴,胆经的虚实都可以在丘墟上治疗。里面讲眼科,眼睛生翳、眼睛不好从眼睛上面下来的薄膜,你都可以在丘墟穴上治疗。因为丘墟不分虚实,这是它的原穴。所有的阳经都有原穴,为什么,因为全身的三焦,包括上焦中焦下焦。三焦油网密布全身,三焦是行阳的,是阳气走的地方。所以说因三焦而有原穴。在三焦经跟六条阳经交会的地方,就是原穴交会的地方。所以阳经才有原,阴经没有原。这是三焦的关系,三焦只走阳经。所以当初定为原穴,就是讲三焦经,这是源头。   

临泣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再来是临泣。这个临泣穴,先告诉诸位怎么找临泣穴。由脚下来,这是外踝裸,这是左脚脚掌。这个交接的地方就是胆经的丘墟,这边是商丘。由丘墟走下来,在脚小趾就是第五脚趾骨的地方。把这脚趾头拉一拉,你会发现到有个筋在这边,在这条筋的后方这个穴道,就是临泣。我会DEMO给你们看。这临泣穴是在两个骨头的中间。它有一个角度,这角度大约是这样子,从这个角度,这一刺就到临泣穴了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临泣穴主治带脉。所以有个病人找你说:“我腰痛 ,但我这腰痛是横到一圈痛,像皮带一样”,就下临泣。你如果下到临泣,这痛是当场去掉的。若你没扎到,就还是会痛,痛就是去不掉。如果病人说,我脊椎骨痛,在脊椎骨这旁边有一点点痛。就下临泣,同时下足三里,这是治脊椎旁边的华陀夹脊。

  • 临泣穴主治带脉。   

地五会 侠溪穴 窍阴穴

从临泣穴,跳过这个筋的前面,就是地五会。再往地五会走到脚趾骨,这交接的地方,就是第五和第四交接的两个高骨下方,这个穴道,我们就叫做侠溪穴。我画大一点给你看。从侠溪再下来的最后一个穴道是窍阴穴,脚趾头最外面是至阴,至阴是膀胱经的井穴。在这里第四趾头的内侧就是窍阴穴,也就是胆经最后一个穴道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临泣穴是胆经的俞穴。胆经是属木,临泣也是属木,所以临泣是胆经的本穴。跟它穴性相同的,就是本穴。窍阴穴就是它的井穴。临泣穴非常好用,不单单是带脉的病,眼科的病,像妇人乳房的硬块,都可以用临泣穴,只要是胆经经过的地方,通通可以用临泣穴,我讲的胆经就是指经过胸部乳房的地方。    晚上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是胆经开窍的时间。胆经在发病的时候大部分在十一点半、十二点以后,在半夜发病。所以按照时间发病的时症,可以下临泣穴。临泣穴用途非常多。我们这是足临泣,我们还有一个头临泣。    再过来是地五会。地五会过去我们不下针,因为里面有动脉。我讲过以前针很粗,现在可以下针,因为针很细。    我们常常在治疗乳癌的时候,因为胆经从肩井,一路顺着上面斜过来,一直到腋下这边。因为胆经有经过乳房,所以有时乳痈所经过的经络都下针。地五会就是一个很好治疗乳房硬块 的大穴。特殊的治症,就是脚皮特别干的人,我们可以下地五会,让脚皮不会那么干。    再来是侠溪穴,侠溪穴是胆经的母穴,虚证在侠溪穴上下针,所以我们针侠溪穴的时候,针从这边进去,侠溪穴在上五分的地方斜刺,顺着经脉刺它,这就是补。我们把脚趾头放大一点,第四趾和第五趾之间大骨的地方是侠溪穴,侠溪穴走到第四个趾头外开,这是窍阴穴。第五个趾头外开是膀胱经的至阴穴。我们要更正一下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胆经就到这边(窍阴穴),回来时走脚趾头的下方,到第一个脚趾头,大脚趾这边内侧第一个穴位叫隐白穴,它从脚下过来后到肝经的井穴,开始往身体走。    今天有个人来了:我同样的偏头痛 ,痛了好几个月,好几年,我们一看,胆经上面的,我们就在对侧的侠溪穴下针。你只要扎到了,效果都很好。包括耳鸣,胆经联络到耳朵,耳鸣除了内科病,像肾虚引起的耳鸣,还有外来的,胆经、三焦经、小肠经都经过耳朵,所以耳朵的问题都可以下针。眼睛的问题也可以在这里下针,如果是虚证的时候。眼外眦是胆经的地方。    经络可以帮助你辨证,让你不会弄错方向。    最后一个穴道窍阴,窍阴穴是井穴。临床上,头昏眼花,昏迷,我们可以用井穴来下针。你看(书上卷八第六十五页)说眼睛痛 ,这个病人如果是从眼外侧,你可以下窍阴,那如果是从内侧窍阴就没有用,要至阴才有用。因为内侧是膀胱经的睛明穴。    眼睛下方你下窍阴、至阴,都没有用,一定要下厉兑。为什么,因为眼睛下方是胃经经过的地方。就是按这个原则来辨证,顺着经络来取穴、辨证。所以中医的辨证法则要熟,要精确,经络要很熟。你有些穴道,不见得搞得清楚,没有关系。但你经络的走向要知道。临床上帮助你的机会非常大。平常我们下井穴都用很小的针,约一寸针或五分针。在井穴下针或是放血。平常用不到灸的,若你要灸也可以啊,但平常很少用到。    胆经讲完了,下次我们要介绍肝经,从胆经络到肝经,就是从窍阴穴开始,由脚掌的下方络到肝经。从这脚掌的下方络到了骨这边。有的病人就是前面这段痛,我们知道痛在胆经跟肝经的中间。这是胆经到肝经的路线。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胆经流注的时间,一点钟以后进入肝经。所以你如果知道经络的走向,同时知道气血流注的时间,基本上你的诊断已经很强了。后面我们会慢慢讲更多的东西,让你能了解中医最高的指导原则,就是所谓的八纲辨证,阴阳表里虚实寒热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中医最高的指导原则,就是所谓的八纲辨证,阴阳表里虚实寒热。    介绍针灸的时候,我们尽量用针灸来做所有的动作。介绍处方的时候,当然也是照八纲来辨证。讲的还是阴阳五行,还是跑不了这些东西。所以,你整套学会了以后,针和药是并施的。我要你们以后眼睛一看到病人,这穴道就出来了,处方也开好了,就是那么快,你们一定会做得到。我们今天介绍到这里,下堂课介绍肝经,在介绍肝经的时候,会把肝脏介绍得很详细,因为肝是最后一个脏,它比较复杂一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