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人纪针灸第二集

· 阅读需 121 分钟
小Y
作者 1628466962@qq.com

第一篇

水分穴

  • 这是我们的肋骨,所谓的心蔽骨,一手按肋骨,一手按在神阙,正中间的地方是中脘,要这样子找穴。神阙上一寸是水分,那一寸不同于同身寸,我们叫上腹寸。

  • 所以心蔽骨跟神阙中间是中脘穴,中脘穴下面是建里、下脘、水分。所以先取中间那一点,中脘跟神阙中间这一点,然后再取这一点跟神阙中间这一点,这个点就叫水分。

  • 那再来是下脘这个穴道,再来就是建里。穴道为什么叫水分,因为是治水肿 的穴道,这是中医的观念,饮水,你喝水不管是热水、冷水。喝水为什么不会从大便排出来?因为喝水到了胃以后,到了水分这地方,水会气化,气化后进入全身,流出来是汗,小出来的是小便,这是水分开的地方。我们吃的食物里面,含有大量的水,饭有水、果汁有水、水果有水,只有混杂在食物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。这叫正常人。

  • 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也不会进入小肠,只有混杂食物中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。到了小肠以后,因小肠很热会不断的蠕动,热去煮食物煮烂掉,然后吸收掉,等到食物进入大肠后,只剩残渣跟水。

  • 人体的构造非常精密,正常人不浪费一滴水,都在循环。这个水在大肠走的时候,因小肠很热,所以水在大肠时又被气化掉。再回到肺。肺跟大肠相表里,这个水上来以后,就是嘴巴的津液。

  • 那如果你小肠温度不够,水和大便混在一堆。我们用针灸去解决,知道原因了,要把小肠温度热回来,病才会好,所以要去管心脏。正常人,在水分这里分开水。当水不分了,水直接进入小肠,造成肠鸣腹泻、水肿,水分就是一个很好的穴道,针和灸通通可以。

  • 书上写水分是小肠的下口,要更正一下,水分应该是小肠的上口。那有水病的话,灸是最好,比针还好,以前不针,因为针孔太大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那糖尿病的人,中医称“消渴”,中医有三种,上消:上消得主要症状呢,口渴,渴饮百杯不能止渴,喝一杯水小便就是一杯水;中消就是肚子饿,会不断的吃;下消,简单讲就是阳不举。那这个基本上区分在这里。

  • 水分,看七十五页第二行。这个穴“主水病,腹坚如鼓”,这个腹胀大,水分是一个很好灸的地方。第三段第三行,“鬼击鼻出血”。鬼击的意思是没有原因的,好像突然被鬼打,突然就流鼻血 。那中医的观念呢,小孩十四岁以下,流鼻血这叫做正常,不要去治它。大人,超过十四岁以上,才要去治。

  • 这个小孩子十四岁以下,小孩子天生体能很强,发烧之前一流鼻血,热就纾解掉了。所以会流鼻血的小孩不发高烧!那你如果流鼻血你又把它塞住,本来没有高烧,反而高烧出来。若是十四岁以上的人流鼻血再去治。

下脘穴

  • 下脘正好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。胃的下口、小肠的上口,为太阴任脉之会,这个下脘穴,常有人下脘穴痛,下脘在胃的下口的地方,这下接口的地方常常容易发炎。   
  • 痛的观念是什么?痛根本是来自压力,而不是来自发炎。我一直在跟诸位讲,中医是物理医学,就像爱因斯坦一样,站在外面看到里面。当有痛在那产生后,压力纾解掉就好,环境改变掉就好,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,处方不是杀细菌,而是改变环境,针灸也是一样。知道穴道的话,可以协助我们做诊断。

胃之募穴一中脘

  • 再来是建里,这些穴道其实穴性都差不多,都很少用。再来是重要的大穴中脘穴,中脘穴是胃的募穴,胃病治此。下针也可以,灸也可以。针一寸差不多就到了,灸呢,效果非常好。   
  • 我们《针灸大成》上面写,中脘穴在脐上四寸,不要用同身寸去量,量了半天还是错。这是丈量法腹寸,心蔽骨与神阙的正中间。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,胃的募穴,《难经》说腑会中脘。   
  • 我们身上有八会穴①,八个会穴,腑会中脘、脏会章门、筋会阳陵泉、气会膻中。将来会有一个治病法则,叫会郄治疗法。

  

  • 每一条经都有一个郄穴②。身上每一个腑,包含胆,这是消化系统,小肠、胃、大肠、膀胱、子宫、胞户。脏呢,肝心脾肺肾。中医的脾是把西医的胰脏包含在里面,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,所以我们用的非常多。中脘是大穴,用的非常多。比如有些特殊的治症呢,像印堂痛 ,中脘一针下去病就去掉了,胃有问题产生的头痛。怀孕中间的妊娠恶心想吐,通通可以在这治疗,针或灸。只要是肠胃方面的病都可以治,因为腑会中脘。

  • 会郄治疗法

  • 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,所以我们用的非常多。中脘是大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心之募穴—巨阙穴

从这个心蔽骨,两个正中间的地方,我们叫巨阙,巨阙跟中脘的中间,我们叫上脘。

这个上脘穴呢,它是络穴。我们有一个很有名的灸法叫梅花灸,是以中脘为主,上下左右各一寸,成一梅花型,统治一切胃病 。只有病人吐血时不要灸,因为吐血时增加温度时,血会增加。外面是吐血,里面可能是胃癌,所以出血的时候,不要去灸。所以上脘、下脘、建里等于是辅助中脘的穴道。诸位有这个观念就好了。    再来呢,这个是巨阙,巨阙是心之募,是心脏的募穴。现在诸位学到了,一个巨阙、一个关元,我们在治疗心脏病 的时候,胸痛的很厉害。我的一个病人开了四个小时车来找我,动脉血管堵塞,西医手术前做检查,发现一个肾脏完全没有功能,西医说不能开刀,放弃了。如果开完刀,最好的结果就是尿毒,最坏就是死在手术台上。病人急了,找到我,巨阙、关元,一下针痛就没有了,就是那么快。对任何心脏病都可以,针下去不要下太深,差不多一寸,那这个是心的募穴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补泻手法

  • 心的募穴,“得气即泻”。所以诸位呢,在这介绍基本补泻的手法,最基本的补泻手法呢有“提豆许”①,什么叫“提豆许”,这个针扎下去,扎到巨阙上面,我们要泻。一开始先捻针,左转右转气到了以后,往前推一点点,推像绿豆那么大就是泻。什么叫补,往上拉一点,就结束,这就是补。这是最基本的补泻手法。再讲一次,气到了往前推一点就是泻,气到了往上拉一点、提一点,就是补。你往上提的时候,气会在针的下方。你往下刺时,气会往下走。   
  • 你现在可以在巨阙下针后,病人酸了往前一点。所以针一开始不要下太深,不然往前一推,针就太深了,所以一开始针不要下太深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看巨阙,七十六页前面下来第四行,它说如果是怀孕的妇人,气会往上冲,会让怀孕的妇人昏倒,所以针下巨阙,为什么提这个,因为还有补合谷,泻三阴交。在后面介绍大肠经跟脾经时会再说到。   

  • 巨阙后面插进来的这段话非常重要。按十四经发挥,人心下有膈膜,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。这是我们的横膈膜,在我们的身体,肺和心脏中间有一个横膈膜。一般西医观念,横膈膜就是在吸气吐气时升降,没有这简单。心脏有问题时,会有穿心痛,膈膜连到后面第十一椎,就是十椎下。我们主要症状叫心痛彻背 ,背痛彻心。就是从前面痛到后面,再从后面痛到前面。为什呢会这样痛呢,是因为痰饮造成的,痰在这会滑动啊,所以会感觉到穿心痛。这个是在巨阙后面的附注上的第一个功能。第二个呢,因有横膈膜在,肠子的食物沼气不会上升。实际上在《黄帝内经》还说它还有更多的功能。它可以压挤肝脏,将肝脏的血到大肠,金跟木的关系,金来疏木。两金在压挤肝脏,就会有动能运动。所以肝脏的血跟大肠是通的。西医常会发现肝脏的癌转到大肠,实际上就是这边有一条血管。全身上下只有这一条血管没有瓣膜,允许血在这边来回流通。

  • 我们以针灸为主,所以说巨阙上面我们可以诊断到心脏的问题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鸠尾穴

   再来我们看鸠尾,巨阙再上一寸是我们的鸠尾,鸠尾还没有到心蔽骨。这鸠尾穴不可以重击,是练功夫的大穴,一打会内出血,是一个危险的穴道。不可灸,可以针。《灵枢》曰:“膏之源出于鸠尾”。我们身上很多黄油,身上很多的油网就是三焦,这个黄油就是膏,膏的源头呢,来自鸠尾。平常我们不灸,都是下针。

膻中穴与天突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膻中,玉堂、紫宫,华盖,璇玑

  • 喉咙在这边,我们先找天突,天突最好找。这是天突,正好在喉咙那儿有个洞,不是直接进去,直接进去会扎到气管,我们不要扎到气管,中医称气管叫重楼,因为它一圈一圈的,有十二根,中医叫十二重楼。不要直针,下一寸就到了,不然一刺就剌到肺,不可以。   

  • 先找天突,再找鸩尾,这两个穴道,正中间是膻中(本处有误,当为玉堂——校对注)。诸位看书上膻中穴,气会膻中。现在诸位学到了,腑会中脘,气会膻中。膻中穴的找法,书上说也可以在两乳头中,但你不能只会这个找法,不然女孩子怎么办,如果女病人是A Cup还没关系,如果是D Cup的两乳中间,跑到中脘穴,所以不能靠乳头去找。找到膻中以后,要找中庭穴就很简单,膻中下一寸半,或一寸六,你一摸中间有个凹洞,就是中庭,中庭知道大概位置就好了,几乎用不到。膻中穴就用的多了,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。气会膻中,气病治此,呼吸短促,气喘在这里治,但禁针,要用灸的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

  • 过去呢,因为针太粗,但现在针很细,下针没有关系。肺痈 吐脓,呕吐涎沫,妇人乳汁变少 。现在看中医的书就知道,都在陈述症状。病人咳了半天,乳汁变少,都在膻中治,因为气会膻中,气是阳嘛,强他的心脏、强他的肺气,效果都很好。那所谓肺痈,我们有两种,一种是里面化脓,化脓的时候,咳出来的是很浓稠的脓。如果咳出来白色泡沫,完全是白的泡沫,那是肺癌了。   
  • 那气病呢,都可以在膻中上治。   
  • 更正更正,这两个中间呢,应该是玉堂。玉堂下一寸半才是膻中,膻中下来才是中庭,天突和鸩尾穴中间是玉堂穴,玉堂下来一寸半才是膻中穴。那中庭和玉堂都是辅助膻中穴的,没有膻中重要。那玉堂再往上去,和天突中间的穴道是华盖,华盖和玉堂中间是紫宫,华盖和天突穴的中间是璇玑。所以我们取中点,平常玉堂、华盖、璇玑都只要知道穴道在这,很少用。但膻中穴就要知道了,膻中会用到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

  • 天突这个穴道呢,我们有心脏三针,病人躺平后,下针巨阙、关元、天突,这三个穴道下针,病人的心痛就会去掉。尤其是在治疗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,或者是心肌梗塞。巨阙、关元、天突一个是心脏的募穴,一个是小肠的募穴,天突是气脉经过,这个气很强。这三个针下去,心痛就不痛了,一下针病就去了。   

  • 心脏病治法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心气泻出来的时候,平常很好玩,临床上可以看到。病人躺在病床上,如果下针天突,巨阙,关元,这三个针下去后,这个气会到第十椎下,第十椎下没有穴道,所谓第十椎下,就是第十一椎上,这个气会集中到这边。我们再下到脊椎骨上面,把气导出来。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的三个穴道,几乎无所不治。上面是天突,中间是心募巨阙、下面是关元——小肠的募穴。

  

  • 小肠跟心脏是表里。天突呢,在喉咙旁边,甲状腺肿 ,喉咙肿痛 等,都可用近取穴天突来治疗。看天突穴过来第四行中间的地方,心与背相控而痛,这是我们讲的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,这是心脏病。在美国临床见的很多,病人觉得心脏很痛,跟医师讲说要发心脏病,可是在仪器上完全检查不出来,晚上再发,同样的医师同样的器材,当场就死在医师的前面。这是美国太空总署的工程师告诉我的,一见到我就要帮他检查有没有心脏病,因为他两个朋友三十几岁都死在医师前面,还不是一个,是两个。

廉泉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再来是廉泉穴,这廉泉穴怎么找。这病人的鼻子、嘴唇,病人躺在病床上,病人中风,舌强不语,手握拳,用大拇指指尖顶到下巴处是穴,大拇指指尖去压它,指尖到处是穴。    这个穴道下针很特殊的角度,针下去的时候,要对着舌根,而不是直针下,也不会伤到食道,这个穴要下一寸、一寸半就够了,治疗舌强不语 用的。那这个穴道,大部分是用针,没有用灸:也不好灸嘛。这个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,治舌头的病,因为是近取穴。近取穴的定义是,病发在这边,只要是附近的穴道,都有它一定的功能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承浆穴

  再来是承浆。这是脸,这是嘴唇,这凹进去这有一个点,就是承浆穴。为什么叫承浆,因为喝了豆浆、米浆,有了承浆就不会漏出来。反过来,中风的人,如果吃了饭,会流涎,就要下承浆,舌头强硬不会讲话,就是廉泉。这是我们常用的穴道哦。下针的时候,要开口,嘴巴张开来。    那大多数呢,我们用针,用灸都可以,没有影响。这个穴道大部分用在中风,面部中风。面部中风时脸歪一边,歪左边或右边。当我们治疗完面部中风 后,面孔回正以后,我们一般来说会下承浆及人中。如果面部中风,我们针灸效果非常好,治疗完后承浆人中用几次,就好像把它固定住。如果没有扎那个穴道,原本是歪右边,结果治好后隔几天,就歪到左边去。    有一个熟的朋友,面部中风隔天就找我治疗,三天之后就回正,一个礼拜去上班了,同时期的办公室也有一个老美中风,不肯找中医,去找西医治疗,结果四年了脸还是歪一边,还在搞脸部美容。    诸位放心,我们教你们如何治中风。这喉咙的地方,声音讲不出来都可以治。那你太太话很多、很吵,不要治,甚至可以制造喉咙讲不出话,暂时间不要教你们。那牙齿痛 ,许多人牙齿痛,在承浆也可以治。    老美正餐常吃一小块,甜点一大盘。他们用的糖都是精炼糖,白糖。然后咖啡里面又放糖。糖经过提炼过会变的很小,吃到了身体里面,就是酸,所以到后面牙齿会腐坏掉。如果吃了是蔗糖,蔗糖体积很大,细菌病毒没有办法吃它,而且蔗糖是碱性的。如果半夜你牙痛,你拿个蔗糖放进嘴巴进去,蔗糖是碱性的,放进去后,嘴巴是碱性的就不会痛,因为所有的病毒无法在碱性的环境下生存。所以你牙痛,放一般的糖进去,保证更痛,因为你在喂它。但蔗糖就不会痛。过去很多老先生,饭后就咬甘蔗,所以九十岁牙还好好的,因为有蔗糖,过去很多最原始的方法最好。任脉到了承浆是最后一个穴道。等一下开始讲督脉。   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督脉经穴篇

督脉是所有阳气之会。阳气在流行完全身之后.就会回到督脉。阳气就像河流,最后会流到大海,督脉就像个大海。    督脉跟任脉一样,没有井荣俞经合。书上在讲考正穴法之前有提到,要知任督二脉之功,先将四门关闭,耳、目、口、鼻先闭起来。

长强穴(主治痔疮)

督脉第一个穴道是长强穴,是足少阴、少阳之会,这个穴是痔疮 的根本。怎么找这个穴道呢?让病人躺在床上,在尾椎骨的下方,肛门与尾椎骨的中间。长强穴下针的时候,采斜刺。长强穴,无谓补泻,引气到就好了,下针不用太深,一寸左右。主要是治痔疮。    医书上有很多痔,什么长的像桃花就是桃花痔,还要怎样分治疗,其实不用。痔分两种,一种是内痔、一种是外痔。内痔时,中医定义它,是先血后便。大便的时候,血排出来后,再出大便,不会痛。外痔呢,是先便后血,上完厕所,一擦屁股,看到流血,这是外痔,先便后血,外痔会很痛。长强穴,不管内、外痔都可以治疗。像痔疮就是个非常好的治症,不管是针、灸或中药。    如果你觉得人生乏味,就去给西医开刀。肛门那是浊物经过的地方,很不容易收口。所以你觉得人生很好,就不要开刀。开刀后产生瘘管会很难过,女人阴部跟这个就会连在一起,阴部就会排大便,而且滴漏不止。痔疮很痛,但也不会死掉。到现在还没有人因痔疮死掉的,痔疮其实很好治。下针时内痔看不到,外痔时,肿得很大,用三棱针来刺它放血,放血时,可以用小一点的火罐把痔疮吸住,把脓血抽出来,把痛去掉,痛就是瘀血累积才会有痛。很多穴道都可以治痔疮,长强是个大穴,内痔效果也是很好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腰俞穴

督脉第二个穴道叫腰俞,这脊椎骨在尾椎上是成三角形的,在尾椎骨上,在脊椎交接的地方,第二十一椎,我们叫腰俞。腰俞可治月经不来,其实我们有非常多的穴道可以治月经不顺,不一定要在腰俞治,很少用。诸位知道这个穴道就好了,我到现在没有用过。    长强就很常用了,那个痔疮痛起来时,很难过。当然我们痔疮放血时,要带橡皮手套放血。放血时,当然用火罐小一点的,这是基本常识,   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命门与阳关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再来是阳关穴,在找阳关穴时,先找命门,命门是第十四椎。看侧面的图,肚脐正对面的穴道是命门,从命门下两椎就是阳关。阳关穴和命门穴,先找命门,再找阳关,一个是第十四椎、一个是第十六椎。阳关穴很少用到。阳关穴针灸都可以,像治腰痛时。    命门穴针和灸都可以,剧烈的头痛,中医讲的角弓反张就是脑膜炎 ,在命门上都可以治疗。命门穴顾名思义是生命之门。练功夫的人在肚脐下三寸的关元和命门,先观想成一条线。吸气时,这条线往下沉,这条线沉到会阴的地方。吐气时这条气往上升,升到顶的时候,再吐最后一口气,再提肛门。肛门在医书叫榖道,说起来比较优雅。    提肛在练功是最后一步。比如说你在吐气,吐到后来没气了,你以为结束了,其实才刚开始,要到最后在没气时,再把肛门提起来。    平常小便,男女都可以用,从小就要教你的小孩子,不要随时跑去小便,你要等到饱满时,扣不住了才去。在小便时,要大力地排出来,成为反射动作,大力地尽量排,要让力量很大,养成习惯时,每天都在运动下焦,就会长命百岁。把气逼出去发一点声音都没有关系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练功时

  • 肛门 即是鼓道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悬枢穴

这个悬枢呢,在第十三椎下。在讲督脉时都是指第几椎下。在触诊摸背后的时候,会摸到一个凸,两个凸的。这个凸的才是椎下。因为骨头是这样子的,下针要在软骨下,所以凸起来的才是椎下。悬枢呢,治症跟阳关差不多,治腰痛 等等。三焦经会经过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脊中与筋缩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脊中这个穴道只能下针,不可以灸。第十一椎下周围是脾脏,这穴道主要是治黄疸 、便血 。因为它在脾的正后方。以后会学到膀胱经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,是脾俞。脊中我们大部分是下针。    怎么找第九椎呢?这个背面,人体的背后,背后两个肩胛骨,这个脊椎骨在中间,两个三角形的底端画条线,交错过去的就是第七椎。病人是以趴到且手肘垂直上举的方式。这样子交叉到的是第七椎,要注意是背面,若看图易误解,不是正面而是背面。往下摸,突起就是第八椎,再下突起就是第九椎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第九椎是筋缩。全身上下,肝主筋,全身的筋是肝脏在管。这个穴道正在肝的后方。督脉的穴道除了治病以外,还可帮助诊断。介绍膀胱经时,会回来介绍这些。筋缩用针和灸都可以,像治癫痫 狂。

癫、痫、狂之眼诊法

癫、痫、狂,这三个是不一样的东西,在诊断上要看眼睛。这是眼睛,这是眼珠,左眼右眼都一样。我们把眼角切开来分一半看,第一种呢,可以看到血丝在眼珠的上面,如鸡的脚。这三个血丝串穿到黑珠。第二种呢,这是眼睛,这是黑珠,上下都有血丝。第一种是最好治的,非常容易治。若是这样子的血丝就难治。第三种是血丝在下面,不治,就是无法治。眼睛拉下来看,左眼右眼都一样。看到不治,不是你就可以不治疗,你还是要想办法把他治好。过去的医书分三种诊断的方式。怎么知道治好了,看鸡脚,鸡脚就是血丝,没有了鸡脚,就好了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那这个癫症、痫症、狂症,一般来说,只要精神上有问题,百分之九十九都有便秘。把燥粪去掉之后,再来会有很多种治疗方法。这个在筋缩可以治疗,任何的抽筋,吐白沫,发狂奔走都可以治。这个痫病很好玩,会不断的讲重复的话,有人在马路上自言自语,就是痫病。    第七椎下,这个穴道我们称至阳穴。在第七椎、第九椎中间,是经外奇穴,我们叫消渴穴。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在这治疗,治到压它时不痛就是好了,下针,也可以灸,也可以用来诊断糖尿病好了没有。

  • 消渴穴 糖尿病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至阳、灵台、神道、身柱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至阳穴也是近取穴,治我们的腰脊痛 。实际上腰脊痛分很多种,如果是上部。在十四椎为分野,脐下痛都是带脉。脐上横的痛,是阳维脉的地方。我们选的穴道不太一样。在督脉上面,上面就是至阳,下面就是阳关。那你就要看那个穴道是近取穴。    那第六椎下,这是灵台穴。从第七椎往上一椎,就是第六椎,就是灵台。灵台穴这个穴道是帮我们诊断用的,第七椎这个穴道也是可以帮我们做诊断,这些都非常好用。    一般呢,第七椎是血会的地方。像病人血癌时,在第七椎都会有压痛点。而第六椎灵台穴进入脊椎骨,是现在标准血癌可以看到的地方。灵台的旁边是督俞,诸阳之会。灵台有压痛点,代表得到过多的营养,实际就是西医讲的白血球增加。在灵台这边就会有过实的现象。灵台穴有压痛,就是标准的血癌。反过来,治到没有压痛,血癌就好了。一般疗程四周,没有人动过的情况下。小朋友两周。    灵台穴在书上说“第六椎下,铜人缺”,治病的缺掉了、遗失掉了。灵台这个穴道禁针。我们的督脉是诸阳之会,每一个穴道几乎都络到一个脏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看神道,在第五椎下,从七椎往上找最好找。第五椎是神道。这个神道穴,在任何的心脏病都会有压痛点。在初诊时压它,在治疗后再压它,就发现痛没那么多了。如何知道病好了,压的时候不痛了,就是好了。神道一般来说用下针,因为汗水比较多,所以下针。治症你们可以在书上参考一下,我用神道主要用来诊断,下针很少下,我都下旁边膀胱经的穴道。    再上去第四椎没有穴道,第三椎才有穴道,第三椎叫身柱。这个身柱骨很有名。假如脊椎骨受伤产生的瘫痪,如果是第三椎裂掉,就完全没办法治。只要第三椎骨还在,第二、第四、五坏,都还有办法救回来。实务上,身柱骨很好用,小孩子没事就灸身柱。灸灸身柱可以让人家长的高大 ,而且身体非常壮,不容易感冒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二次大战中日战争。日本人侵略中国东北,奇怪的是日本人都穿的很少,却没有感冒,长的很高大。后来美军发现到,每个日本人的身柱骨都是黑的。所以,灸身柱是很有名的。临床上,平时常感冒的小孩子,灸身柱后,五壮七壮九壮都可以。小孩就没感冒了。书上写身柱最后第二行写,不喜欢看到人、火,这就是阴症,可以灸灸第三椎身柱及第九椎的至阳。

  • 身柱 小孩长个灸身柱 治感冒

大椎与陶道穴

再来是陶道。大椎跟陶道,在头部的地方。这个骨头呢,一节一节的,我把他分开来会画成这样子。这是第一椎,在第一胸椎之上,这个穴道,我们叫大椎。第一椎之下,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陶道。    陶道穴,是头椎和胸椎的区分点,一个病人背对你的时候,你手按着那个骨头,头椎是会转动的,但胸椎不动。所以在动骨和不动骨之间的就是大椎穴。    陶道穴是大椎的助手,大椎穴是真正的大穴。我们在发烧 感冒时,用三棱针放血,挤一点血出来烧就退。因为它是手三阳、足三阳、督脉之会,我们在退烧时可以用大椎穴。书上后段有讲到前面两个门牙躁、项强,心下痞硬者,在大椎穴治疗。还有仲景曰“太阳少阳并病,头项强痛,或眩冒,时如结胸,当刺大椎……”,我们的医圣张仲景,他很了不起,写完《伤寒》《金匮》,他的针灸不强。太阳少阳并病就是小柴胡汤症。大椎的主力就是用在高烧放血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高烧放血

哑门与风府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再来是哑门跟风府。要先找到风府穴。这是后脑,耳朵在这边,不能依发际来找,有人发际很长,有人发际很短。头发发根越长的,这是忠臣。所以要用度骨法来找穴道。度骨法是用骨头来丈量。在我们的后脑,可以摸到脑骨,在脑骨下方半寸,是我们的风府穴。风府下半寸,只有一点点,就是哑门穴。    下针的手法是这样子。平常我们有特别设计的枕头(中间是空的),病人面朝下,但病人头可以靠着。我们下针的时候,这个针下去是这样子,对着舌根的方向。下到已经到脊椎骨旁,已经碰到头椎。到位的时候,病人舌头会吐出来。哑门专治声音都发不出来。    病人中风舌强,正面的时候下廉泉,趴过来就下哑门。哑门跟风府下针手法都一样,对着舌尖下。哑门是督脉阳维之会。在脑部那边下针,你只要方向对,都不会有问题。一般来说,哑门跟风府都不灸,灸哑门的话,一灸就哑了。    风府在后面,两穴差半寸,是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,也不能灸。风府就是风之府,风很容易进去的地方。所以,是中风的穴道、头项强痛的穴道,都是近取穴。你看这个风府,旁边有风池,下面风门,所以冬天时,你缩脖子就不会冷。因为脖子它根本就是一个冷却系统。风府是中风的大穴。    我们的后脑有个枕骨,有点突出的一块骨头,在突骨的下方,这些穴道我们很少用,你知道位置就好了。这突骨的上方跟下方各有一个穴道,一个是脑户、一个是强间。这个脑户、强间,一般都不灸的,都会让喉咙失掉声音,都是用下针的。

  • 脑户 强间不能灸。    骨头上方是强间。有一种人摸不到骨头的,东北的人脑后是平的。东北的人睡在炕上面,炕下面是空的,放东西在里边烧,炕很热,可以避寒嘛。炕很硬的,所以睡久了,头就是扁的。东北人后脑是这样下来,整个这样平的,因为睡在炕上造成的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亚门跟风府下针方式一样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哑门跟风府都不灸,灸哑门的话,一灸就哑了

后顶与百会穴

强间后是后顶,后顶从百会开始找。昨天介绍百会穴的找法,两个耳朵耳尖的地方往下到头顶中心点,再往后五分的地方有一个凹洞,凹洞可以摸到,这就是百会。所有的阳经都会在这个地方。从百会往下一寸半,就是后顶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后顶跟前顶都是百会的辅助穴,我们以百会为主。一般来说,都是治疗头痛 。    你不能照书上按旋毛来找百会,因为不准。每一个人都不同位置。而且有人有两个或三个发旋。所以不能按照旋毛来找。你在看头旋的时候,凡顺时钟转的,顺为同性。所谓同性不是同性恋。而是他妈妈若有生下一胎,如果你是女的,顺为同性,你妈生的下一个就是妹妹;如果你是男的,那你妈生的下一个就是弟弟。如果是逆转的话就是异性,女的下面是男的,男的下面是女的,这样就可以知道下一个是弟弟还是妹妹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百会穴百病皆治,也就是当你完全想不到怎么办时,就治百会。因为百会是诸阳之会。我们有六条阳经,手有三阳足有三阳。而阴经只到脖子,不到头。所以“头”部,人称六阳之首,头上没有阴经,头部是阳经。所以天气再冷,穿着夹克,头可以在外面,因为头部是阳经,没有阴经。百会是六条阳经过的地方,所以百病皆治,癫痫也可以治。中风时,百会是大穴,必取的穴道。

  • 百会穴百病皆治

  • 百会治疗头痛。

  • 百会是诸阳之会。我们有六条阳经,手有三阳足有三阳

扁鹊典故

书上写百会,虢国太子尸厥。扁鹊取三阳五会,这是讲治百会。有个典故,因扁鹊是针灸的祖师爷。我们用的手法、治疗法则都是来自扁鹊。他是祖师爷,所以,我特别介绍一下。    在扁鹊那个时代,扁鹊就是医生,比如你姓徐,现在叫徐医师,以前叫徐扁鹊。扁鹊原名叫秦越人,当时虢国太子尸厥昏迷,医师都想不到怎么治啊。大家就说一定要找秦越人来。扁鹊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,但秦越人会算命算出太子有难,他就自己跑出来帮虢国太子下百会放血,把太子救回来。虢国国王很开心,就公布一个法令,今后全天下的医生都不能称扁鹊,只有秦越人可以称扁鹊,其它人改名叫郎中。

前顶 顖会 上星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那前顶,如果从百会往前找一寸半就是前顶,不需要顖会从后一寸半。那平常下针的时候,百会前一寸半,后一寸半,左一寸半、右一寸半,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。    下头针时,都是要病人躺着,这是耳朵,你找到百会在这边,在这个百会前五分的地方,你摸到百会有个凹洞,往这凹洞的前五分,在这个地方斜刺,刺到百会穴。我们在头下针,是下在头骨和头骨之间,没有人直扎进去的。一般我们用放血,让血流出来,平常下针的话是采斜刺的角度下去,不是直的下去。

这里��输入图片描述    顖会呢?小孩子生下来头上的凹洞,小孩长大才会慢慢长起来。那如果我们要找这个顖会呢,我们从上星开始找,从神庭上星。这是额头,画正面,人家说过发际五分,但有人发际很高,有人发际很短,所以不能说从发际开始找。    有个方法找,你从直线往上,一路顺着督脉,一路摸上去,当你的弧度转上去会有感觉。过去我们的发际实际上就是在这个交接。凸起来的角这边就是发际。你弧度转上去的第一个凹点就是神庭。那还有人的找法呢,从眉毛找上去。可是眉毛有高有低啊。    有人眉毛长这个样子,另一个眉毛长这个样子。一般额头比较小的比较笨,眉毛长在发际跟眉毛中间,是大官,你看很多大官眉毛长在后面。那眉毛要长一点,太短就成师爷,师爷就只有一点眉。    所以找穴道最好是触感,触感不好没关系,你从百会回头找。百会很好找,百会往前走一寸半就是前顶,前顶再往前一寸半就是顖会,顖会再往前一寸半就是上星,上星跟神庭只差五分,平常这些穴道我们很少用。我们大概会用到上星。上星呢?我们在治鼻窦炎 、治鼻子发炎时,在上星灸。上星是用米粒灸,把头发分开来,头发用夹子夹住,找到上星穴的时候,一般督脉的穴道都有个凹洞,在上星这个凹洞上放一点凡士林,艾绒用细细小小的放上去,香一点,一下就烧完,做七壮,九壮,十一壮。灸的时候,会麻麻的一条直接到鼻子,效果不错。那灸到头上有个疤也没关系,和尚有九个疤,你才一个。搽一点外用伤口的药膏就可以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神庭穴一般来说不针,你大概知道位置就好了。灸比较多,一般很少用针的,脑部或头部的穴道,大部分都是治精神病,你想近取穴就对了。比如说这个人精神病,你都可以取他的近取穴,不用去强记。所以,我们在针灸考试,不会叫你把上星的穴道功能写出来,因为穴道治症很多是相同嘛,你只要知道就可以了。   

素髎、兑端、龈交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再来是素髎,素髎在鼻头的正中间,鼻头的地方就是素髎。这个素髎穴跟女人的会阴穴是相对的,女人如果是处女之身,素髎这会有一片骨头,鼻子一摸,就感觉得出来,如果不是就变成两片骨头。很少扎针在素髎的,通常用点刺放血治酒糟鼻 ,鼻子很红,效果非常好,不扎针也不灸用放血的,这是近取穴,作用就是鼻窦炎 ,鼻息肉 。我用最多就是酒糟鼻,酒糟鼻很难看啊,放血效果最好。   

  • 处女之身

  • 酒糟鼻

  • 鼻窦炎 鼻息肉

再来是水沟,水沟就是我们的人中,前面讲过怎么找了,现在讲穴道怎么下,书上:“主消渴饮水无度”,因为在嘴巴旁边嘛,你喝一杯就小一杯出来。癫痫、不识尊卑、胡说八道、面肿 。有的人人中是一个缝,像个水沟。有人没有水沟,平的代表没有小孩,没有儿子,有水沟代表有儿子。常常有的妇人,早上起来脸肿 肿的,都可以下,效果都很好。

  • 人中

  • 消喝 癫痫、不识尊卑、胡说八道、面肿

  • 无水沟 没有儿子

  • 脸肿    兑端呢,在嘴唇的地方。这是上嘴唇,这是兑端,上唇上面正中间。这是近取穴,平时很少用。龈交呢?扎针时嘴唇拉开来,这门牙,在门牙肉正中间,扎针时嘴巴拉开来,一般来说是近取穴,治牙痛,牙周病。这个针你扎上去,捻捻针就出针,一出针血就出来,不留针。不要去灸,怎么可能在嘴巴里灸?这是督脉最后一个穴道,治疗牙龈肿 、腐烂,牙周病 ,用放血的就好了。中医的放血的观念很好,旧的血去了,新的血就来,新的血会带来新的白血球。所以,放血是很好的。西医没想到放血对消炎很好。

  • 龈交 治疗牙龈肿 、腐烂,牙周病 ,用放血的就好了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明天开始介绍手太阴肺经。

手太阴肺经

今天我们开始进入十二正经。    第一条经是手太阴肺经。介绍手太阴肺经之前,要先把肺的功能介绍给诸位。肺为“相傅之官”,为什么讲官位?就是黄帝问岐伯,把内脏对到官位,把身体当成国家时,内脏的官位各是什么。就是岐黄之术的由来。

相傅之官:肺

岐伯说,皇帝就是心脏,君主之官就是心脏。那肺是“相傅之官,治节出焉”。所有身上的规矩节度是肺脏在管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 那肺藏魄。这个魄,中医这专有名词害了很多人,我解释给诸位听,这个魄是什么东西,什么意思?就是白天见鬼嘛,讲完了。

  • 魄 白天见鬼    这个人看到不应该看到的东西,奇怪,大家都看不到,我却看到了,就是魄不守。看这个人在大白天,他不喜欢出来,怕见到阳光,躲在衣柜里面,看到你很惧怕,就是魄已失。    有这个魄在肺上,我们才知道治节,才知道进退,才知道客气、态度。这是魄的定义。诸位看书上面说,肺是气之本。我们中医很喜欢用气、血这两个字。真正气的定义,就是热气、蒸气。好像吐气吐出来,吐到玻璃上面,看到那个热气。气可以表现在很多地方,像头发出油,就是有气才会出油。快死掉的人,头发都蓬起来。有的人油太多了,有个女黑人,风吹来头发都不动的,一天要洗两次头,她气太旺了也不好,要把气用掉,多运动。所以头发出油也是气的表现。

  • 气 就是热气、蒸气    肺主皮毛,也就是皮肤毛孔是肺在管。所以中医治皮肤病,在肺上面治疗。这个人皮肤好不好,也可以看肺好不好。西医跟中医不一样,西医只看到两个鼻孔,而中医是肺开窍在鼻。所谓开窍在鼻,鼻在呼吸,毛孔也在呼吸,通通是肺在管。

  • 肺主皮毛    脸上的眉毛也是肺脏在管,所以眉毛跟头发、胡子不一样。把眉毛剃掉,不容易长,但头发很好长。肺管治节,治节之官,一个人年纪大了,非常有规律。治节嘛,就是非常有规律,每天按步就班的这种人长寿。所以到了年纪大了,眉毛开始长,所以长眉等于长寿。那有的人眉毛掉了,就是魄不守,这个人一天到晚在忧虑。肺主忧,因为有肺脏,所以我们人会忧,忧太过,就伤到肺。所以有个人咳嗽,不断咳,在咳的时候发生一件事情让他很担心,比如说担心小朋友考试考不好,在这个时候,咳嗽就不会好,会一直咳下去。    中医说,喜能胜忧,在五行时,木火土金水,木主肝;肝生怒;心主喜;脾主思;肺经主忧,肾管恐。情志上的问题,中医讲得很细。这个是相生的,我们可以有一点点怒、一点点喜、一点点思、一点点忧、一点点恐。但不能过怒、过喜、过思、过忧、过恐。太过就会伤到,一但伤到了,就要用情志去化解。化解就是用相克,忧能伤肺,所以用喜能胜忧。让病人很开心,咳嗽就慢慢好了。所以宗教这时候很好,让病人可以保持开心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肺在五音,主的是商声。肺是金,在五行里面呢肺属金。因为肺是阴经,所以是阴金。肺在干支里面是辛寅。甲胆乙肝丙小肠,丁心戊胃己脾乡,庚属大肠辛属肺,壬属膀胱癸肾藏,三焦亦向壬中寄,包络同归入癸水。不要怕,到时你们做梦都会背,很好了解。

  • 肺 属金,商声。辛属肺

五脏逼毒法

古书我读过,从功夫找到答案,我们有五脏逼毒法,我会一个脏一个脏教各位。我们怎么把病毒逼掉?逼毒我们有一个代号,我画给你们看,这个商声呢,叫呬,这个呬怎么发声,我画给你看。这是剖面图,这是上唇,这是下唇,这是上牙,这是下牙,我们留个口,两个牙闭起来、舌头顶到这个齿间,嘴巴开一点,从两边拉开来。

  • 商声 叫呬,si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那你这样子时,要有动作配合。为什么要有动作配合呢,我们人身上这个脖子,胸部这边有肋骨包围住,这个肺脏在骨头里,如果跑到健身中心,健身中心练身体都在练到四肢,但肺脏要怎么练。这就是要技巧啊!

   我们有个动作,把肋骨上下一挤压,肺里面的浊气就只能往外走。人直立在那边,手往上抬,脚尖着地,手往上升时,肋骨会往上升,一上升就压到肺脏,然后那个呬的声音发出来,发到没有气了才是开始!不是结束!没气时,要把肛门提起来,最后发一个无声的气。如果最后一步没做,等于没练,最后一步很重要,老师傅教学生就是最后一步,我不告诉你,你就不知道要提谷道,谷道书上写的让人看不懂,提谷道就是提肛门嘛,中国文字很多,书上不好意思写肛门嘛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谷道 肛门    吸气的时候,正面看的时候,刚开始的时候脚是踏平的,到最后要提的时候脚才垫起。在做的时候,可以做五次、六次,我们在做逼毒的时候,会咳、吐,眼泪都出来,这都是好的。练功之前,就要把毒逼掉,身体会很干净,这样练功才能把大气的精华吸收进来,这是“呬”的动作。这是商声。    在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它是属燥金。辛辣的东西,金会生水,肺是燥金。  

我们看卷八第四页,肺在声为哭,哭的声音是肺来的,在变动为咳。当肺有问题时,在变动上面为咳,在志为忧,忧能伤肺,喜能胜忧。热伤皮毛,人在过热的环境里面会伤皮毛。那这个寒胜热、辛伤皮毛、苦胜辛。这个苦味一样是属于火。任何东西经过烧过就是苦味的,辛辣的东西,放苦的东西就不辣了。那蔬菜类都是微苦,淡淡的苦,那吃东西若太辣,放点蔬菜,它的辣就淡掉了,诸如此类。

  • 苦属火

阴经之井荣俞经合

肺经有十一个穴道,我们会一个一个介绍,起于中府,终于少商。第一堂课就谈过了,只要是阴经,从手肘以下、膝盖以下,是从井穴开始,就属木(井)火(荣)土(俞)金(经)水(合),这是相对的。诸位有这个概念以后,就不用去背它,阴经都是这样子。手肘以下才有井荣俞经合,手肘以上没有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这条经是多气少血,流注的时间是寅时,就是早上的三点到五点在这里。三点在这,五点在这,肺气是从左向右走。有个病人来找你,我每天四点半起来咳嗽。这就讲完了,就是在肺脏的中间偏右出问题。所以中医不须要X光,用听的就知道了。我们有四诊心法,《黄帝内经》慢慢讲。肺的下方是肝脏,肝脏这是一点到三点。比如说这是肝脏,晚上一点起来病在这,一清二楚。一点到五点都没有问题,代表这个区域没有问题。不要相信仪器,一定要相信你自己。人纪是人身上的纪律,有人类以来从没有改变过。所以说所有老百姓大家都知道内观,人人可以当自己的医师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我有个肝癌的病人是一个处长,西医发现太晚了,说不能开刀。他是处长啊,每年都有体检,为什么以前西医没发现呢?问他晚上能不能睡?病人说:“两年多来都是一点到三点不能睡”,两年多以后西医才查到肝癌。为什么以前西医没有发现呢?而中医早就知道了。不仅知道怎么回事,治疗过还可以知道好了没有,那么简单,不就是易经的道理吗?可是“易”的话不值钱啊!太简单了嘛!怎么收你钱?所以西医一定要做很多,做了半天,病还带回家。我们真正动手的人无功,圣人无功,吃了药,两个礼拜就可以睡觉了。但偏偏,台大医院突然打给他说可以帮你开刀了。片子寄回台湾,读X片子后说,可以开刀。美国西医说不能开,台大西医说能开,回来后开刀就死掉了。一条命在那,本来可以不用死的。    所以说,我们今天介绍手太阴肺经时候,时间是三点到五点,如果说半夜醒来,就代表已经产生了病变,这是气血流注的部位。    那脉呢?居右侧,我们手上有大筋,我画的这手掌比较肥,左手的脉上面跟右手脉不太一样。这是手掌,这是手指头,左手的脉跟右手的脉不一样,手上都有个高骨,肺经有肺经的穴道,我等一下再介绍。    在这里先告诉诸位肺脉!什么叫肺主皮毛,你如果摸到脉,在秋天的季节,你摸它的脉气,这脉气会在皮毛上面,这样是正常的。脉气怎么摸呢?不能乱摸,当指头摸到脉的时候,这是病人的皮肤,你摸的时候正好轻轻摸上去,像刀子正好到皮上面,人可以感觉到刀子,但是不会把皮割破。轻轻的你就可以摸到脉,这种脉叫浮脉。正常的肺脉是浮脉,轻轻就能摸到脉就是正脉。这就是正常。很简单就能简化,我们不要复杂。

  • 正常肺脉是浮脉 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 你看(第四页)这一段倒数第五行,人参非大剂不补,少则凝滞。大剂的人参,像独参汤,大剂的时候一两,二两这样用,补气时要大剂的人参才行,为什么呢,我们到《神农本草经》再讲。    这个第五页,第三行下方。过食瓜果,会造成轻微的下利,静息二日。瓜果吃不是不好,吃得多会伤到肺,以薤白粥加羊肾空心补之。加羊肾来炖,没有羊肾时用猪腰来代,比独参汤还补!穷人买不起人参,羊肾也买不起,那就用猪肾代替。   

肺法象天幕

下一句讲,秋当温足凉头。正常人要头面身体冷,手脚是热的,这是正常。这边我要增加上面没有说到的。《黄帝内经》有讲,肺脏法象天。整个天幕像肺脏,皮肤像天幕把人体所有的器官包起来。不管身体里面是大便、病毒、宿便,好的壤的全包在里面。肺主皮毛,天是冷的,所以皮肤、毛孔、头上通通是冷的,这是正常的,但手脚要是热的。

  • 皮肤毛孔是冷 ,手脚是热的    有一些老太太,七八十岁了,问她:“你脚热的冷的?”她说,我这一辈子没有想过。所以,她一辈子没有遇到好医生。如果妳跟美国西医讲你的脚是冷的,他会说:“So What,我太太脚比你还冷”。鸡同鸭讲!因为他们不懂寒热。

中府穴至经渠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是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肺,在《黄帝内经》时还会再介绍很多。肺经第一个穴道叫中府,歌诀是:“中府云门天府诀,侠白尺泽孔最存,列缺经渠太渊涉,鱼际少商如韭叶。”这是我以前背的,你们要赶快教小朋友背,不要唐诗三百首,背手太阴肺经。要从小时候开始教。

  • 中府云门天府诀,侠白尺泽孔最存,列缺经渠太渊涉,鱼际少商如韭叶    这是正面,这是嘴巴,这是肩膀,这肩膀是这样开的。正在肌肉跟锁骨下方这边,这凹洞,就是云门穴。先找到云门,云门穴下一寸半,有人说一寸半,有人说一寸六,不用管,就是隔一个肋骨,就是中府穴。我们手按的时候,可以按到云门穴。那中府穴呢?在云门穴下一个肋骨。我们第一个穴道是中府,第二个穴道是云门。那云门下面这个穴道,是肺经的第一个大穴,中府穴。所以你看书上,中府往后一寸六是云门,实际上由云门找中府较好找。我们可以看铜人,上面这是云门,但第一个是中府。    我们平常下针,中府如果直刺,容易扎到肺。云门是肺的募穴,这两个穴道靠肺很近,我们扁鹊针灸手法是一针透两穴。由中府透下去,所以针是倒着往上刺,不是直刺,从中府刺到云门,不要刺到肋骨,所以不会碰到肺,而且扎得到穴道。所以一针透两穴,一般这个穴是治疗久咳 、气喘 。以后会介绍到俞募治疗,肺的募穴是云门穴。俞募治疗,取俞穴以及募穴。

  • 云门是肺的募穴

  • 一针透两穴

  • 俞募治疗    下针的方式,是顺着经走,在补泻的手法里面呢,慢慢我会一点一点教你。顺为补,逆为泻。那何时用补,何时用泻。有这两句话,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”。

  • 顺为补 倪为泄 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也就是说虚症出现可以用补,如果是实症出现的时候,我们用泻。所以我们要分虚实。简单讲虚实,就是有东西没东西,实拒按,虚喜按。比如说我肩膀痛,帮我按一下,按的时候好舒服,就是喜按,也就是虚。有人说不要碰!不要碰就是实。顺着经气走,中府,云门,顺气扎针,叫补,如果逆气扎就是泻。这是一种补泻的方式,我们补泻手法很多。慢慢会介绍给各位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顺气扎针,叫补,如果逆气扎就是泻。    书上说中府穴是肺的募穴,实际上云门才是肺的募穴,《难经》里面有讲。《针灸大成》第五页说,肺之募、手足太阴二脉之会。

  • 云门才是肺的募穴    那我们针灸书上讲的瘿瘤 ,包含我们的甲状腺肿瘤 、淋巴腺肿瘤 、腋下的肿瘤。千万不要只局限在甲状腺肿瘤。    中府云门,这两个穴道,我平时下针,一律是两个穴道一起用,穴性差不多。再来是天府穴,天府穴怎么找这个穴道?按照书本上,古人怎么用,用墨在鼻头素髎穴点一下,然后手过来,这样手臂上就有一个黑点。那有人很捣蛋啊,手会乱动,所以不是很好找。我们把衣服袖子拉起来,一拉小老鼠跑出来的地方,就是天府穴。一开始上课我就讲,穴道要找两个肌肉中间,包括下针的时候,也要把肌肉分开,直针进去。    这个穴道专治流鼻血 ,左鼻右治,右鼻左治,采对称治疗。扎的穴道很正确,差不多五分钟就完全停掉了。两个鼻孔流就两边扎。过去有个病人,滴的像水龙头喷出来,到我这边来时,塞很多棉花啊。我把棉花拿掉,叫病人躺下来,两边天府下去,血就停了。但你要扎到天府穴啊!我最快的方法是袖子拉起来,这有个大筋,就是尺泽穴,大筋上面外侧,找到正中间压下去。天府专治流鼻血。  

  • 天府穴 治流鼻血 采对称治疗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侠白在天府下一寸。扎天府就不用扎侠白。但我们有一种针法叫随寸针。比如说天府下去血没有止,再针侠白,因为差一寸像加强效果,变成两倍效果,增强它的效果。这两个主治都是流鼻血,我不管你是一般的流鼻血,还是鼻咽癌。不管里面的病,只要是流鼻血都可以下。十四岁小孩子,流鼻血是正常,可下可不下,大人流鼻血或外伤在天府治疗。  

  •  侠白

再下面的穴道,手肘上面有大筋,大筋的外侧,手弯曲的就是尺泽穴。按井荣俞经合,这是肺经的合穴,因为它是阴经嘛。下面一句话,肺实泻之。肺家的实症,在这个穴道上治。直刺就没有所谓的补泻。最简单泻的手法,肺的经气是向下,病人躺平,逆向下就是泻,同向下就是补,顺为补逆为泻。

  • 尺泽穴 肺经的合穴 属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 把昨天的手法加进来,我们针进去就已经是逆了,引到气病人会酸麻胀,再往下推一点,就是泻上加泻,那这是老师傅的手法,把两种手法合在一起用。那肺家的实症,不单单是新咳,有的人咳嗽来找你,问咳多久啦,一个星期。仍属新病,刚开始的初病就是实症。久病呢?隔了好几个月了,为虚,就不能扎尺泽。因为尺泽是合穴,属性是水。所以,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木生火,木是妈妈,火是儿子,但火跟土放在一起,火是妈妈,土是儿子,土跟金放在一起,土就是妈妈,金就是儿子,但金碰到水的时候,金是妈妈,金生水嘛,水是儿子。所以尺泽穴,又称肺经子穴。

  • 老师傅的手法 泻上加泻

  • 新病是实症 ,久病是虚症。

  • 尺泽穴,又称肺经子穴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这个肺经除了内科病以外,还包括神经痛。比如,病人手痛来找你,痛在肺经,痛多久啦,五天,是实症,就结束了。经络上的痛是新病的话,一样是实症,症状判断的准,才会选择穴道。久病,一个星期以后,就是虚症,用母穴。    这个孔最,从尺泽下三寸,压下去在两个肌肉中间,就是孔最。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。郄穴一般是发炎的时候用的。孔最在两个肌肉中间,可针可灸。一般在身体凹下去的地方(尺泽),因为多汗,针比灸好。因为灸怕造成有伤疤,这个地方又多汗,怕会发炎。而孔最针灸都可以。所以炎症时,肺经郄穴都可以用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  • 孔最

  • 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

   孔最有一个特别的治症,专治痔疮。有个病人找你,大便带血。问它先便后血,先血后便。病人说:“我不知道”。遇到这种病人好累,很想扁他。就直接找压痛点,压痛点可帮助我们诊断治疗。找到压痛点,就是病人“啊”的一声,就是告诉你:“给我一针”。下针后病人“啊!!!”,就结束了。现在大陆拿去了,变成阿是穴。他们阿是穴是那边痛扎那边。他们连阿是穴真正精神都不知道。那病人乳中痛怎么办,乳中禁针啊,阴道痛怎么办,眼珠后方痛怎么办?当初孙思邈的阿是穴不是哪边痛扎哪,而是说诊断的时候,要确定位置在哪。像孔最是三寸,有时在二寸半找到压痛点,有时是在三寸半找到压痛点,然后再在痛点下针,这才是“阿是”。不要死板板的都下在三寸,为什么会有这种误差,很简单嘛,有时痔疮长在里面一点(或)外面一点,又不是每个病人的痔疮都长在同一个位置。这才是阿是穴的精神。所以我们下针是这里痛,在痛的地方下针,我们下针是治这里痛?不是!是治痔疮。这样了解我的意思吗?大陆在乱搞,头痛扎头,肩膀痛扎肩膀,全部都阿是穴。如果真是这样,针灸就不用学了!跟他们讲他们又不听,不听我就骂人啦。

  • 孔最穴治痔疮
  • 阿是穴 痛点是治疗对应穴位所主的病,不是痛的部的病 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平常咳嗽带血,咳血 表示有炎症,很热嘛,舌苔都黄的,口渴,这些都可以用孔最穴。    再来是列缺,列缺找法是把手叉起来,这两个指头,食指尖到处是穴。当然不能用你的手,手掌大小不一样。所以列缺穴,还有一个找法。首先有个高骨在这,你摸,这有个高骨出来,高骨之下,我们叫经渠。经渠后五分叫列缺,经渠前靠近手横纹的地方,我们叫太渊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太渊穴—手太阴肺经母穴

太渊呢又名脉之会,脉会太渊,气会膻中。列缺经渠太渊,这三个穴道是并列的。这是手上脉动的地方,秋天的时候一摸,是脉浮的。秋天得秋脉,是正常。在找列缺的时候,它是在高骨的下方。摸上去有个脉。这里有个特别的名称,寸关尺。上面叫寸,中间叫关,下面叫尺。摸脉的时候,右边的寸是肺脉。实际上这三个部位是寸关尺。我们在针列缺经渠时,用指甲拨开动脉,下针到穴道后,会变点头针,针下的很好,针会点头,这不难。知道脉在这个地方,若你不用指甲去切,那脉在那里、你要怎么下列缺?不能直接扎在脉上,要用指甲去拨。    你用指甲拨也不要太大力,不然病人会痛。指甲不可以太尖或太细,这不是压痛点,会痛是因你指甲太利,这会误导诊断。太渊下针角度是斜下进针,用一寸针。用3210,三十二号一寸针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列缺主任脉,任脉有问题下列缺。喉咙痛时针列缺。书上面说,列缺过来第三行,最上面那边,“阴茎痛 ”。什么地方不痛,痛在阴茎上面,你只要记得,列缺管任脉,喉咙到阴部都可以在列缺上治。第四行,素问说“实则手锐掌热,泻之,虚则欠.①,则便遗数,补之”。这个实热症泻之,如果是虚症,会小便频尿,我们补它。

  • 列缺主任脉

  • 列缺管任脉,喉咙到阴部都可以在列缺上治    在列缺上补泻的时候,这样是泻,这样是补,顺为补,逆为泻,这是手法。    虚症跟实症,虚症小便多,实症会手掌过热。《素问》说,直行的是经,旁出者谓之络。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。

  • 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    经和经之间有络,这个络从手太阴肺经络穴络到手阳明大肠经。   

反关脉与经渠穴

人会有寸关尺的脉不见,从列缺到阳溪见者,这是反关脉。从食指按到列缺,一摸,怎么脉没有了。这个脉很大,太渊脉没了,这是经,这是络。经脉气不够,络脉气很强,这叫反关脉。王叔和不知道反关脉,反关脉没有病的。    这个反关脉,过去的名家摸到脉后,脉又怎么没有了?后来才在上面摸到了,他们不知道为什么。而我会算命,所以我知道,有反关脉,非富即贵,这是象。   

  • 反关脉 非富即贵,这是象。

那最近呢,病人尿毒洗肾的时候,为了洗肾方便。把动脉跟静脉接在一起,变成人人有反关脉,硬接上来的就不是象了。    再来是经渠穴,在高骨之下,是经穴,经渠属性是金,手太阴肺经就是阴金,碰到一个穴道刚刚好也是金,就是本穴。这个穴道跟这个经属性相同的,我们叫本穴。在本穴上可补也可泻。

  • 本穴 本穴上可补也可泻    尺泽,必须要实症才下,虚症不下。假设补泻没做好,针下在尺泽,也是泻,因为穴性就是泻。而本穴补泻都可以做。书上卷八第六页说“寸口动脉陷中,肺脉所行,禁灸”。脉上面是不灸的,灸的话会伤到血脉。    再来是太渊,太渊穴呢,《难经》说“脉会太渊”,寸口脉会太渊,太渊是俞穴。太渊属土。阴阳五行来说是土生金。既然是土生金,土是妈妈嘛,手太阴肺经的母穴就是太渊,手太阴肺经的子穴就是尺泽,本穴就是经渠。

  • 太渊穴    每个经络都有子穴母穴,阴经就是木火土金水,阳经就是金水木火土。    太渊脉病治此。脉怎么会有病呢?这个脉跳跳停停,西医叫心律不整 ,可以在太渊治疗。你摸到脉后,先用指甲切一下,把脉切开,针再下进去。这个穴道刚好在筋和血脉的中间,不要扎到筋上面,扎到筋会很痛。一开始我就说过,穴道不会在筋上面,穴道都在两个中间,一定在缝隙里面。筋和血脉中间的地方,不用指甲去切的话,一扎下去就是脉,然后就会肿一块起来。    太渊是母穴,既然是母穴,所以肺虚,肺家的虚症在这治,久咳 为虚,咳好几个月了,为虚症,在太渊下针。    我们在介绍穴道,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,我们是一路从身上往四肢走,因为我们介绍穴道是按气血流注的方向来说的,所以太渊要补的话是对着大拇指方向为补。因为气是这样下来的,对着身体方向是泻。如果没有对到方向,平补平泻也可以,因为穴性是母穴,只要针扎到就是补。肺经里面很多到处都有咳嗽的治症,只要是久咳就是虚症,久咳为虚,都在太渊下针。

鱼际穴与少商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再来是鱼际穴,为什么叫做鱼际。诸位看这个手,像个鱼肚子,骨头和肌肉中间,下针向这方向下去,下在骨头和肌肉的缝中。鱼际呢,是荣穴,属火。在鱼际上面,我们看卷八第七页,鱼际第三行,治乳痈。中医讲乳痈就是乳癌。

  • 鱼际穴 荣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最后这个穴道呢,是井穴,也就是少商穴。我现在画的右手拇指,穴道就在这个地方,指甲旁边就是穴道。少商穴平常是点刺放血,放血用的。少商也有下针,十三鬼穴,第一个是人中,第二个是少商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井穴一定在指头旁边,所以井荣俞经合,从指头到手肘。那少商就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。主要的治症是治扁桃腺发炎。小孩子扁桃腺 发炎的时候,一在少商放血,一下就好很多。小孩子发烧在少商放血。在大椎放血,少商也放血,这可以退烧。扁桃腺怎么看呢,嘴巴张开来,这是牙齿。旁边两个凸出来的,就是扁桃腺。发炎时胀大像荔枝,在少商穴放血。    过去的老中医把针藏在毛笔里面。因为直接拿针担心小孩会怕,就骗说涂点药,实际是用针在扁桃腺放血。扁桃腺一放血后,旧的血、脏的血会出来,新的血会进去。它的行为就好像比说这条河有很多垃圾,你清的方法若是用杀虫剂,环境没有改变,怎么会好呢?所以用抗生素是不会好的,因为环境没有改变。    我治一个小姐,十七岁就扁桃腺炎,扁桃腺长得像个桃子硬梆梆的,硬得和荔枝一样,刺上去有声音。每次发炎就吃抗生素,这当然不会好。我放了好几次血。我当然不用毛笔,平常我们放血的时候,要因地制宜嘛。我们拿个三寸长针,我跟他说我要放血,妳那么大了,我不要用毛笔骗你。我把三寸针往前推,大概是这个长度时,把柄弯起来,这样针就不会往后跑。等扁桃腺放血完,再下列缺、照海,喉咙就不痛了。然后少商再放点血。这就是针刺的手法。

  • 扁桃腺如下图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《针灸大成》写“少商,肺脉之所出”。书上讲的乳蛾,就是讲扁桃腺。肺经,从中府云门一直到少商穴,走完少商以后,这气血会回到大肠经上面。    在介绍大肠经之前,我补充一下,当有时症发生,你可以扎俞穴,你也可以扎鱼际,因为是荣穴,所以两个都有效果。扎荣穴是我老师告诉我的,俞穴是《针灸甲乙经》说的。   

手阳明大肠经

手阳明大肠经,我们遇到阳经的时候,我们的五腧穴属性就改变了,变成金(井)水(荣)木(俞)火(经)土(合)。五腧穴的阴阳五行的性改变了,叫做金水木火土。    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大肠经呢?大肠看《针灸大成》卷八第七页,《内经》曰“大肠者,传导之官,变化出焉,又云白肠”。现在我们慢慢进入生理学的重心。肺在上方,肺是三点到五点。大肠经是上午的五点到七点,在卯时的时候,气血流注到这边。平时练功夫,养生的时候,大肠是属于腑,是属于阳,所以在揉丹田的时候,是顺时钟的方向揉,这是我们揉的方向,顺着大肠的方向推,可帮助排便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   因为肺有肋骨,所以按不到。但别忘掉了,肺主皮毛,所以手掌轻轻碰,气就开始动了。

商阳穴

大肠经第一个穴道是商阳。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。大肠经是金,跟那个井穴的属性相同,都是金。肺跟大肠是表里,一个是阴金,一个是阳金。肺脏是里,大肠是表,这两个互为表里。    为什么会有互为表里的关系呢?我们人吸气的时候,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,吐气是肺脏在管。所以有病人气喘时,问病人你是呼气困难还是吸气困难?如果是吐气困难,我们知道病在肺。如病人说“我是吸气困难”,那我们知道肺没有问题,病在肾。找西医时,它才不管你是吸气吐气,全部是类固醇。

  • 肺脏是里,大肠是表,这两个互为表里    为什么说吸是肾脏在管,因为肾脏好的时候,这是小肠的位置,吸气时横膈膜下降,气的力量透达到下面。所以正常人吸气的时候,横膈会下降,一下降,会挤压肝脏,这肝脏一压到,像大气压力,一压的时候,肝脏的血就出来。    肝和大肠中间有个血管,肝脏的血从这进入大肠,大肠受到这个血会产生力量,所以会蠕动,把大便排出来,在二十四小时不断进行。所以呼吸不断的在压他的肝脏,两个金在克木。就像马路上的树要长的好,就要常常修他的枝叶。所以木要长的好要看肺跟大肠的互动,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。    第二个,大肠是白肠。小肠把食物吸收以后,食物跟水就进入大肠,因为小肠是火,会把大肠里面的水气化,像热气往上升,就形成天上的云。天上的彩云就是肺。所以肺脏的水是来自大肠。大肠来自地上很热,所以成为一个循环。   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西方医学知道大肠吸收水分,但不知道怎么吸收水分。大肠有那么聪明吗?会自动分开食物跟水分。当然没有那么聪明,这是因为小肠火在下面烧。而热气上升到肺,肺有水气形成津液就不会口渴。    商阳也是井穴,少商跟商阳都是井穴。我们放血在少商和大肠经的井穴商阳上面。这是左手食指,商阳是在这个地方,我们点刺放血,少商商阳放血,大椎也放血,几乎所有的烧 都可以去掉。扁桃腺也可以治,但主症是在退烧方面。

  • 商阳穴 井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二间与三间穴

第一个穴道是大肠经的荣穴,我们叫二间。由于大肠经这个经络五行是属于金,荣穴是属水,因为大肠经是阳金。所以,二间变成是大肠经的子穴。大肠经的子穴,也就是说治大肠经实症。大肠有实症时,在这泻它。

  • 二间穴 大肠经的子穴    那二间穴怎么找,指头弯起来这个地方,在这横纹头这里。你可以看到纹头在这边,看到了没有?在纹头上面一点点下针,记得我说的穴道一定在骨头边,如果直接下在纹头上,因为那里有痛神经,所以会很痛。在指头旁已经很痛了,你不能又在痛神经上下针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二间穴怎么下,将病人手弯起来,不能直的下,要弯曲指头,然后一压,一压肉会比较多,比较不痛。这是我们下针的手法。    所谓实症,大肠经的经穴走向是由手走头。例如,我们抬手有三个动作,第一个是手没办法前抬,就是大肠经。手不能梳头了,是三焦经。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。我们手上面有三条阳经,手三阳控制三个动作。西医说五十肩 ,就在大肠经,三焦经,小肠经上面治疗,而虚实要看病多久,在该经的子穴、母穴上下针即可。    所以现在知道实症是痛是拒按,从二间穴跳过来,进入手掌有个关节缝,这个缝就叫做三间。针下去的角度,平时我们这样子下针。很有名的三间透劳宫,手掌的中心是劳宫,讲到心经时会再介绍,三间穴下到劳宫穴主治风湿关节炎 的肿痛。当手不能握拳,针下去,二十分钟,起针,就可以握了,隔天会更好。三间也可以透到后面的穴道,也就是合谷穴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合谷穴

这个合谷穴怎么找呢,把病人手一握,虎口高起来的地方,最高点就是合谷。合谷是非常大的穴道。阳经有原穴。阴经没有原穴。合谷穴就是阳经的原穴,原穴没有井荣俞经合属性。前面我们有治疗法则就是原络治疗法。    就是取它当病经的原穴。我们合谷穴就是大肠经的原穴,那所谓的原络治疗,这个“原”就是病经,“络”就是指表经或里经的络穴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虚实症之诊治

   举个例来说,大肠经的实症,那有的时候,刚好痛一个星期,到底是实症还是虚症。我把虚实在细分一下。    实症呢,就是痛,差不多一周之内。超过一周以上,病人会实带虚,就是痛多酸少。再久一点变虚中带实,酸多痛少。如果说纯虚症,就不痛,只有酸。实症很简单,用子穴去泻它。实中带虚就先泻后补,因为痛比较多嘛,后补,后面补它。虚中带实,先去补它,再去泻它。纯虚症,用补的手法。所以,病人是纯实症或纯虚症时,有的时候用一个穴道就好。

  • 实症 一周以内 子穴泄
  • 实中带虚 痛多酸少 先泄后补
  • 虚中实 酸多痛少 先补后泄
  • 虚症 酸 用补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有酸有痛时。我到底要先下子穴还是母穴呢?痛比较多酸比较少时,先泻后补。第二种呢,扎原穴,扎病经。    大肠经又痛又酸,就用原穴,对面的原穴下针,针原穴就像你跟身体讲话,我知道你的病在大肠上面,这时候扎肺经的络穴,表经跟里经的络穴,肺经的络是列缺。你今天下原穴,再下表经或里经的络穴,病就去掉。这样就是原络治疗了。    阴经没有原穴,阳经才有。那大肠经的原穴,合谷。书上卷八第九页,“虚实皆拔之”。虚症或实症都可以治疗。    这合谷用法非常多。第一个如果你灸合谷,没事用生姜灸,用在脸上青春痘很多,效果最好。灸了以后脸会很干,就不会再出油,用在油性皮肤上,气很旺,灸合谷。那女人美白呢,灸合谷,皮肤会变很好。我们有一个奇穴,这合谷哦,这是大拇指的地方,我们看内侧的时候,这边有个骨头,那边有个骨头,这是合谷穴哦,在这两个骨头快到交叉点的这边还有个穴道,这个穴道特别有个名称,叫牙痛合谷。

  • 合谷穴 美白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    大肠的脉是走到上面的牙齿,所以上牙痛 在大肠经治,我们下合谷穴。右边上牙痛。我们会扎左边,因为左病右治嘛。左边牙齿痛,下右边。正好门牙痛,两边都下。牙龈肿胀很大,龈交放血,刺破放血出来。下针也可以,一般是针刺下去,血出来就好了。这是牙痛的止痛穴,这个地方有脉,要用指甲切一下。你表面上可以看到青筋,不要扎到青筋,青筋就是静脉。把它移开一点,穴道很大。扎牙痛合谷,不要太靠近骨边,会伤到骨膜,顺着骨边下去很痛。    合谷穴妇人怀孕时不可以下。你们就记得合谷穴,怀孕不可下针,可泻不可补。现在你知道补泻啦!大肠经是从四肢末梢往身上走,如果顺着气血下针,就是补。同样一个穴道,逆着下针就是泻。孕妇在合谷上可泻不可补(因补了会落胎)。

  • 孕妇不能下合谷。    如果是肩抬不起来,痛在这边,针扎到合谷穴引到气后,把它提起来,提到皮肤表层,再逆着大肠经的经下针,这是泻。如果痛没了,还有酸,就再提起来到皮肤表层,再顺着大肠经下针,酸就去掉了。这个穴道,我一直在讲,如果合谷脉动,中医在接生小孩的时候,摸产妇的脉,中医是看孕妇肚子在阵痛,如果合谷有脉在跳,一路跳到食指这边,表示要生了。如果只有阵痛而脉没有浮跳起来,就是假性的阵痛。马上可以知道是不是要生了,因为合谷是气脉之所在。    这是大肠经走的地方,看食指,这是左食指,我们用在小儿科,我们叫风关、气关、命关。    我们看小孩子的病的时候,把小孩子的手拿起来一看,这边有一个黑的青筋,风关这边。病在浅,在表,很好治。到了气关的时候,病就比较重。到了命关,小孩子就走人。这是医书这样讲,你不能看到病人到了命关时,你就放弃治疗,你还是要看有什么补救的方法,不到最后关头,决不轻言放弃。这是我们看青筋,辨小儿科病症在这边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阳溪穴

再来是阳溪。阳溪穴很好找,手握起来,这边有个一个凹洞,有两个筋的凹洞,这凹洞叫阳溪。那阳溪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属火。卷八第九页书上里面的内症“目风赤烂,寒热疟疾,往来寒热”,你们可以参考看看。我们真正在治这些症的时候这些穴道很少用。这就是针灸不好学的原因,因为临近的穴道治症都很像,穴道全都可以使用,所以穴道很难取舍。在临床,阳溪很少用过,除非对方有对称的痛点,我才会用。以后我会讲到对称治疗。否则往来寒热怎么用阳溪?我们有更多好的穴道。

  • 阳溪 经穴属火   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四关穴

对不起,这要补充一点。我们身上有四个关很重要。有四个关,合谷是两个关。脚上还有两个穴道,就是太冲穴。太冲就是脚的合谷,在脚大指跟二指中间。那开四关目的是什么?有病人来找你,你问病人“你哪里痛?”,病人回答,“我到处都痛”。我们有十二经络,病人不说那个经络痛,要怎么下针呢?这时,就下合谷、太冲、下四关。下完以后,病人就会说,现在我知道了,我的痛在什么地方。然后我们再看经络取穴道。这是我们的合谷还可以做诊断用,因合谷是气穴,所以合谷穴越大越高,气愈足。病人久病的时候,合谷肉都没了,凹进去了。中风的人一堆都是这样子,肉都没了,所以合谷很重要,可以看到气的兴衰。

  • 合谷 太冲。

偏历与温溜穴

再来是偏历穴,偏历穴是手阳明的络穴,与肺经的络穴列缺是通的。这也是反关脉的地方,大肠经络穴。由于有络穴存在,所以阴阳是互相平衡的。这是正常人,如果是不正常的人,要想办法让他平衡。    偏历穴治症很多,像肩痛啊,卷八第九页,看最后面。如果大肠经遇到实症的时候,我们可以用偏历穴,像牙齿痛 、耳鸣 。虚则齿寒,怕冰冷、怕风吹,我们补之。所以络穴和原穴可以做补泻,一个穴道就可以做补泻。    再来就是所谓的温溜穴,温溜穴就是偏历上两寸。诸位看这手肘,肺经一定在骨头的阴侧,而大肠经在骨头的外侧。从偏历穴上两寸就是温溜穴,扎这穴道要从这个角度下去,这里有个骨缝。    温溜穴是大肠经的郄穴。因为大肠经的郄穴,所以大肠经的炎症,我们都可以用它。

  • 偏历 络穴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曲池与手三里穴

我们讲下廉、上廉、手三里、曲池。都从曲池往回头找。曲池是人身上的大穴。将手肘弯起来,曲池一定是拱手取,在这个纹头与肘骨中间,不能下太靠近手骨,要过来一点,不然会很痛。直针进去。曲池就是大肠经的合穴。而曲池的穴性,在大肠经的阴阳五行里属于金,那土生金,而合穴是土穴。变成曲池这个穴道呢,是大肠经的母穴。所以大肠经的虚症在这补之。什么是大肠经的虚症,我肩膀痛 ,痛半年了、痛三四个月了,就是虚症。在曲池下针,本身就有补的效果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

捻转针手法

在这教捻转法,在这不好用迎随①,因为顺啊逆啊的迎随很痛,    所以我们可以做捻转。捻转不要记用心想的,这气血是不是这样上来的,商阳、二间、三间、合谷、阳溪、偏历这样往上来的,我刚才念的穴道就是气血的流向。那你针下去,感到酸就是气到了。气到了开始做补泻,我们可以用捻转法。方向是这样子过去,很快的过去,很慢回来,很快的过去,很慢回来。不要一直过去,一直过去也不好,针会卡在那边。针卡住怎么办,上下一寸各下一针,这样就可以出来。如果硬扯肌肉都会一起缠出来。这是我们下针的手法,这是捻转法。既然要补,补是采阳数,泻是采阴数,所以我们常用补五下,泻六下。    捻转法一般用在不方便使用迎随的地方。迎就是逆着它、迎就是气血这样来,逆着扎就是泻。随就是顺着它。

  • 迎随法 迎着是泄 顺着是补    迎随法要用在可以迎随的地方,像二间迎随很痛,那曲池穴迎随也很痛,那就用插提法、捻转法。曲池穴除了是大肠经的母穴以外,曲池也是上半身,肚脐以上的消炎穴。    所以皮肤痒 ,因大肠与肺表里,我们可以下曲池,而合谷是气穴,所以上半身的皮肤痒最好的治疗是合谷和曲池同时下针。因为曲池也有消炎的做用,皮肤痒时,针下去约二十分钟后,病就好了。下针的同时痒也就去掉了。止痒的效果非常快,上半身止痒以合谷和曲池最有名。我们休息一下。

  • 合骨与曲池 止痒    我们补充一点。我们有个歌诀叫面口合谷收,所谓面口合谷收的意思是,面部的病,口部的病,都可以在合谷下针。比如说面部中风 的时候,下合谷。我们常常下面针的时候,会先下合谷,因为有麻醉作用。有时我们在面部透针的时候,因为会比较痛,所以先下合谷,这样可以少痛一些。先下合谷,下完合谷后再去透。要透这边的时候,记得下对侧。

  • 面口合谷收    曲池用的机会非常多,可治肩膀痛、皮肤痒等等。曲池穴往下两寸,叫三里。这个三里也叫手三里,另外一个名称叫扭伤穴。有人腰扭伤 ,扭伤穴针下去,左右捻捻,叫病人慢慢活动,扭伤就开了。比如说,落枕 或脖子突然不能动了,赶快针手三里。   

  • 三里穴

那自己落枕时:有一种方法。早上起床,发现歪头一边不能动,马上躺回床上去,枕头在这边,人是这样睡的。很多人落枕脖子弯一边,教你一个方法。躺过来(掉头睡),让头自然下垂(在床沿外),手自然下垂,躺平,三分钟、四分钟,慢慢呼吸,让身体慢慢扭回来,让头慢慢扭回来,当场就好。    这个不要教人家,不然生意就跑了(一笑!)。所有受伤,撞车、打球受伤,高处跌下来等,真正受伤的是事后,不是事前,受伤是因你起来太快而受伤。一旦受伤时,要保持那个姿势不要动,让身体去适应那个姿势,再慢慢站起来,就不会受伤。本来没有这个pose,也没有预备这个pose,所以会受伤。所以要保持不动,三分钟后慢慢起来,受伤就去掉了。你受伤是因为气血还没有习惯,所以说受伤是事后。

这里输入图片描述